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文学叙事与哲学思辨边界的消弥—— 读翁贝托·埃科《试刊号》

http://www.newdu.com 2017-12-11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贾俊 参加讨论

    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符号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小说家翁贝托·埃科(Umberto Eco,1932—2016)不仅在符号学、诠释学、美学等诸多领域颇有建树,而且在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诣。作为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埃科致力于将文学创作与哲学求索结合在一起,使“阳春白雪”的后现代主义文学逐渐进入大众读者的视野。他生前的最后一部小说《试刊号》甫一出版,即在欧美文坛引起巨大关注,被英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盛赞为“充满创造力之作”。《试刊号》借曝光新闻小报不法行径之名,行反思人类社会认知方式之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文学叙事与哲学思辨边界消弥的文本特征。
    文学叙事与哲学思考相结合
    《试刊号》记述了一位名为科洛纳的失意中年编辑,得到朋友的邀约说有人想投资出版一份叫作《明日报》的报纸的试刊号,请他担任副主编,因而在无意中被卷入了一个秘密事件和更大的阴谋中的故事。这部作品2017年初已经被译入中国。但是对于接触埃科作品较少的普通读者而言,由于难以熟悉和掌握《试刊号》的文本特征,所以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阅读故事情节的初级阶段,难以从总体上把握《试刊号》的学术脉络和写作风格。读者只有充分重视埃科文本中文学叙事与哲学思辨的边界逐渐消失这一重要特征,方可打破浅层阅读的文本樊篱,更好地理解《试刊号》。
    普通读者难免会带着批判现实主义的期待,将《试刊号》归结为作者对以《明日报》为代表的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新闻界的荒唐行径的批判。譬如,埃科在书中借科洛纳之口,屡次揶揄90年代的意大利新闻界,“人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倾向,然后我们的媒体给予他们一种暗示,于是他们察觉到自己的倾向。”这些俏皮话包含着浓重的讥讽之意。《试刊号》可以为深受大众文化影响的普通读者带来强烈的阅读快感。即使读者未知埃科深意,《试刊号》中所记述的科洛纳生活受挫的黑色幽默、玛雅的温馨恋情、布拉加多齐奥的凶杀案、新闻小报的“胡作非为”以及那些貌似合理实则荒谬的办报理念等,也会令他们觉得此书值得一读。
    令人深思的是,《试刊号》看似简练轻盈的文学叙事实质上是作者进行形而上学求索的另一方式。如埃科所言,“形而上的探求属于推理,哲学的基础问题亦与侦探小说同质”。在埃科看来,哲学追问与小说叙事同构。显然,他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对现实世界的记录或者对想象世界的描绘而已,他的创作“野心”在于将世界上的诸般表象纳入作品的同时,也将它们更为独特更为深刻的哲学本体论包藏其中。在这一意义上,埃科的作品自书写之初,文学叙事与哲学思辨就并非两种割裂的智识活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