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生态文学:中国文学的新生长点(2)

http://www.newdu.com 2017-11-27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朝全 参加讨论

    生态问题催生生态文学
    在李青松看来,是生态问题催生了生态文学,生态文学是以自觉的生态意识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强调人对自然的尊重,强调人的责任和担当。这是从考察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生态文学而得出的结论。在这一时期,率先出现的一批生态文学代表性的作品如徐刚的《伐木者,醒来!》《江河并非万古流》等,关注中国的森林滥伐,风沙肆虐、国土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赢得文坛瞩目,从而为生态文学名分的确立与崛起奠定了基础。
    从题材内容上看,生态文学可以区分为植物文学(包括森林文学)、动物文学、大自然文学、生态文明建设或环境文学、水文学等。生态文学的体裁样式则囊括了小说、诗赋、散文、报告文学和儿童文学等。植物文学,如梁衡近些年来踏寻采写的“中华人文古树系列”散文,聚焦人文意蕴深厚的古木名树,生动传神,趣味盎然,独具一格。动物文学中影响最大的是动物小说,如乌热尔图的《七叉犄角的公鹿》、杨志军的《藏獒》、姜戎的《狼图腾》等,沈石溪、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儿童动物小说。也包括诸如方敏的纪实文学《熊猫史诗》,韩开春的科普作品《虫虫》,胡冬林的森林动物题材作品等。大自然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刘先平。他的《走进帕米尔高原》《美丽的西沙群岛》等大自然题材的探险纪实和探险小说等,大多具有科普的性质及价值。
    水文学是近年来出现的创作新现象。一批以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和保护为主题的纪实作品产生了较大反响。譬如哲夫的《水土中国》,秦岭的《在水一方》,裔兆宏的《美丽中国样本》,陈启文的《命脉——中国水利调查》《大河上下——黄河的命运》等。
    生态文学中所占比重和产生社会影响更大的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问题的纪实作品。何建明的《那山,那水》、肖亦农的《毛乌素绿色传奇》等是反映生态建设主题的代表性作品。生态问题报告文学分量很重,更易引人警醒启人深思。譬如李林樱的《生存与毁灭:长江上游及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考察纪实》《啊,黄河:万里生态灾难大调查》,哲夫的“江河三部曲”《长江生态报告》《黄河生态报告》《淮河生态报告》,蒋巍的《渴》、陈廷一的《2013雾霾挑战中国》《国土之殇:重磅出击中国生态文明敏感话题》。
    生态文学风光无限
    以生态及开发建设为主题的生态文学,其价值必然超越文学。它在推动自然环境保护建设、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倡扬科学发展观、赞美绿色和谐生态伦理等方面,对读者产生正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优秀的生态文学是一种有现实指向性和长远意义的行动文学。
    今天,生态文学创作的视野与面向正在逐步地打开、拓展,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对生态文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势必将影响并改变生态文学的观念创新、取材、立意、视角和面貌。只要保持与生态紧密的关联,生态文学就一定能接上地气,获得蓬勃生机与活力。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