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近二十年的古汉语词汇研究(7)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语文》2015年第1期 方一新 刘哲 参加讨论

    张博《先秦并列式连用词序的制约机制》(《语言研究》1996.2)、马清华《论汉语并列复合词调序的成因》(《语言研究》2009.1)探讨了双音词词序的问题。 
    魏德胜《<睡虎地秦墓竹简>复音词简论》(《语言研究》1999.2)、管锡华《从<史记>看上古几组同义词的发展演变》(《语言研究》2000.2)、车淑娅《<韩非子>同素异序双音词研究》(《语言研究》2005.1)、刘志生《东汉碑刻偏正式复音词研究》(《语言研究》2006.2)则是研究了专书、专类双音词。 
    同义词、反义词研究的文章有:张生汉《关于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一点看法》(《语言研究》2005.1)、《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时空观念》(《语言研究》2008.1)、王盛婷《“干湿”义反义词聚合演变研究》(《语言研究》2007.2)。 
    1.2.3语源研究 
    语源探究方面的文章,2000年前大致是调查词语的最早用例,分析早期意义发展到现代词义的原因。如江蓝生《说“麽”与“们”同源》(《中国语文》1995.3)、《说“措大”》(《语言研究》1995.1)。《说“措大”》引唐人小说和笔记证明这个口语词以俗证俗”,探讨了“措大”一词的发展演变。相同的还有王云路《“精采”探源》(《中国语文》1996.3),是对“精彩”一词词义来源的探究,文章说明“精彩”在先秦是目光、神情的意思,论证了“精彩”指目光得义之由。 
    2000年后,词语探源问题更为系统,理论性也有所加强。江蓝生《语词探源的路径——以“埋单”为例》(《中国语文》2010.4)—文以汉语构词法的类化构词和类同引申的规律为依据,用演绎⑤的方法,从“埋”的聚合关系与组合关系中考求“埋单”一词的语源,这又为汉语词汇史研究开拓了思路。 
    潭代龙《试论“变”有“呕吐”义及其原因》(《语言研究》2006.1),论述了在中古时期“变”有“呕吐”义,主要出现在佛教典籍和中医典籍之中,作者也尝试解释产生“呕吐”义的原因,这个问题仍值得继续研究和探讨。 
    1.2.4词汇系统研究 
    九十年代末古汉语词汇系统性研究开始增多。蒋绍愚《两次分类一再谈词汇系统及其变化》(《中国语文》1999.5)站在类型学的高度,从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以及同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的历史发展表现在什么地方两个问题出发,认为考虑词汇系统的问题主要应从词义着眼,应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着眼。蒋先生提出了“两次分类”的说法,认为在各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不同历史时期)中,把某些事物、动作、性状归为一类,成为一个义位,另一些归为另一类,就是“第一次分类”,而多数情况下,总是一些义位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词,这是“第二次分类”。“两次分类”除了有助于两种语言词汇结构的比较以外,更重要的是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蒋先生认为,利用“两次分类”的观点,研究词汇系统的发展演变的时候,不仅要考察新旧词的替换,更要考察古今相同的词的内部结构是否有变化。文章考察了和斯瓦迪士的一百词相应的汉语的词,具体分析了一些词内部结构的变化,有“一个词主要义位的义域发生变化”和“一个词的义位有了增加或减少”两种情况。蒋先生文章高瞻远瞩,对研究汉语词汇史提出了新的要求。“两次分类”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对汉语词汇史和不同语言比较的研究都极具启发意义。 
    蒋绍愚《打击义动词的词义分析》(《中国语文》2007.5)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对上古汉语、现代汉语和英语中的用手的“打击”义动词进行了分析。文章还进一步讨论了“概念化和词化”的问题,区别了“义位和义元”等概念,加深了对汉语概念化和词化的理解,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思路和路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