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谈学术创新——基于语言学个案及人文学视角的解读(5)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苏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 江蓝生 参加讨论

    第三则,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对“李约瑟之谜”(为什么19世纪之前中国是全球最强大的经济体,而现代则落后欧美?)从科举制度和儒家文化的角度作出解答。中国的科举取士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笔者注:唐宋时期以诗赋取士),由此形成的激励机制不利于数学和可控制实验等“奇技淫巧”的学习,因此,中国也就无法自发地产生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从而在西方发生工业革命后的短短几十年时间内,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迅速由领先变为落后。而这些年的快速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情结,民族复兴的感情源自儒家文化。 
    解读:2008年2月,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兼高级副行长,成为首位在世界金融机构担任要职的中国人。我不懂经济学,对他在经济学上的建树不甚了了。我只听人说,他之所以被提名并成功当选有两个原因:其一,他是中国的经济学家,符合从发展中国家遴选的原则;其二,他对“中国奇迹”的经济学阐述十分深刻,得到国际上的认可。这使我想到:时势造英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独特实践为他的学术创新提供了真实、鲜活、丰富的资料。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同样置身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环境,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别的经济学家获得国际认可的创新成果?此人必有其独特之处。后来我从一些资料中得知,林毅夫很看重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发展的理念,他研究中国农村改革,从古代“井田制”中追溯包产到户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吕氏春秋》中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早就指出了不同制度安排的不同效果。他说:“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必须对历史、文化和社会有深刻的了解。因为经济现象总是发生在现实中。西方必须保留的理论模型中的变量,在中国不见得重要;在西方可以舍掉的变量,在中国不见得不重要。如果人文素养不足,就很难掌握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机会。”原来他是一个很重视人文素养的经济学家。在他的经济学思想中,哲学、历史、文化、社会融为一体。他不仅关注经济模型、经济数据,还把经济学研究人文化。他所具有的良好人文素质形成了他学术研究的独特风格,是他在专业研究中能够不断创新的深层次原因。林毅夫对“李约瑟之谜”的解释,颇有败也儒家文化,成也儒家文化的意味,但这也许正好说明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对待儒家文化,善于从中汲取其精华为当代社会服务。 
    林毅夫同样很重视调查研究,在世行任职的四年间,他走访了世行188个国家中的60个,其中到非洲14次,得出“和同样处于转型中的拉美国家不同,在非洲更有市场”的结论,从而影响世行对非洲的援助策略,也为我国寻求“走出去战略”的新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