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寂寞翻译事(11)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东方早报 刘绍铭 单德兴 参加讨论

    含英咀华,轮回转生
    单:您编译那些英文选集,是希望读者能够“含英咀华”。能不能请您稍微阐释一下?
    刘:“含英咀华”这个典故出自韩愈,原意是要品尝文章的原粹,咀嚼文字的精华,但对出入于中英文之间的翻译内行人来说,“英”与“华”也可引申为“英文”和“华文”。我和闵福德合编的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An Anthology of Translations基本上希望英文世界的读者能透过自己熟悉的语言去了解中国文学的精华。这本书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中文版《含英咀华集》,不仅供中文读者阅读这些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也让中英双语读者有机会将原作与英译对照。基本上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太深奥的意思。
    单:如果把翻译当成文学的出口工业,那么您编译那么多英文选集也等于是中国文学的出口工业。
    刘:的确是出口工业,所以需要包装,需要推销。像推销中国文学,如果只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外国人才不管你有多少年的文化。关键在于为什么要读中文,中文有什么优势,读了中国文学之后有什么用,怎么用?我在推销上主要用的是两种方式。一个就是比较实用的方式,跟人说读中国文学可以增加对于中国日常生活的了解,譬如有人将来当了大公司的总裁,在谈吐之间流露一些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有利于和中国人做生意。另一个就是通过学术的方式,找到好的翻译者,好的出版社,像我们当初找的就是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这个招牌打出去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单:您还主持过翻译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刘:那是1968到1971年的事,我那时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其实这件事很简单嘛,主要就是找自己的老朋友、老同学一起做——水晶(杨沂)也有份,虽然我并不认识他。那本书的译者许多都是台大出身的,他们对夏先生本来就很敬仰,否则就不会接受我的邀请了,是吧?
    单:香港友联版是1979年出版的。
    刘:友联是香港很有历史的出版社,主要是出版教科书,赚了不少钱。因为他们是以出中学教科书为主,而出这本小说史的投资太大了,所以“按下不表”了三四年才处理。
    单:这本书为什么在1991年又由台湾的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
    刘:传记文学社社长刘绍唐先生很看重这本书,说要在台湾出版,不但签了合同,而且还郑重其事重新直排,谁晓得书还在印刷厂没拿到市场发行,街上就出现了翻版,让出版社亏大了!
    单:2001年香港中文大学再版这本书,可见这本书很有价值。
    刘:香港中文大学出版固然很好,但很可能因为重排的投资太大了,所以只用了友联的版,前面加上我的再版序和王德威的文章。
    单:上海复旦大学怎么也想到要出这本书呢?
    刘:那是陈子善的安排。但大陆版把张爱玲的部分删了不少。
    单:您这么多年来写的那些知性散文(intellectual essay)也有文化传播的效用。
    刘:对,总归有一点。翻译是偏重于技术面,而理念是随处可及。我那些散文中有些以翻译作为话题,有些是介绍新知,传达观念。
    单:在翻译时,是不是说,作者(author)本人有更大的权威(authority),在针对另一种语言的读者时,有比较大的挥洒空间。
    刘:身为作者,我会希望保留内容大意,但绝不会逐字逐句翻译。何必让自己束手缚脚呢?我觉得中文和英文,或是任何两种不同的语言之间,都不会有太多的共同点,各有各的世界和表达方式。像“Unto Myself Reborn”这句英文很漂亮,中文为“自我再生”或“轮回转生”,就不如英文漂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