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佛缘复合词语的俗解异构(6)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语文》(京)2013年第 李运富 参加讨论

    2.3 佛缘词语中的语素义属于通用义,但语义结构比较特殊,这样的佛缘词语因难以正确理解而常导致俗解。俗解时可能选取该复合词中语素的另一个常见义项,以便按照通常的结构形式来理解,从而产生跟佛缘词语同形异构的新词新义。例如:
    佛教的“心眼”跟“肉眼”相对而言,指心理上的眼,也就是心灵如眼,能感知洞察外界事物。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俗语佛源》解释说:“佛教指观察了悟事物之心,心之洞察如眼之明见,故称心眼。”例如:
    
    但世俗看到“心眼”,除了心和眼的并列外,一般会理解为“心脏的眼孔”。古人认为心脏有孔穴才能思维想问题,孔穴越多智巧越多,所以“心眼”代指心思、心计。例如:
    
    现代所谓“心眼多”“缺心眼”“斗心眼”“心眼好”“黑心眼”“心眼灵活”“多个心眼”“留个心眼”等,都是从“心脏的孔穴”的角度来理解的,不符合佛缘词语的原结构和原义,所以算是俗解。结果造成:
    
    
    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谓神力广大,能现种种身,向种种人说法也。”作为佛缘词语,“现身”是指显现跟说法对象同类之身,“说法”是宣讲佛法。例如:
    
    “皆现其身,而为说法”既是“现身说法”的来源,也是佛教对“现身说法”的意义诠释。后来人们见到此词,忘却了佛缘本义,把“现身”理解为现实之身,即亲身、说话者本人,“说法”则指讲说亲身经历,于是“现身说法”变成了说话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行为去劝说或教育别人的意思。例如:
    
    后来的这种用法和意义并非原词引申所致,而是套用原词并俗解原词的语素意义和意义关系所造成的,它们产生表达之义的内部结构已然不同:
    
    
    当一个复合的词语形式具有多个义项或用法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它们的关系是“引申”,包括同源词之间的“派生”,上述各组词语的不同义项在有关辞书的解释中就都是当作引申义或派生义处理的,有的还被颠倒了时代顺序。但无论是“引申”还是“派生”,都应该从词语意义的整体出发,即变化的起点应该是整个词语的表达义而不是其中的某个语素义,而且前后义项之间都应该有比较明晰的引申或派生路径,能说出是隐喻关系还是转喻关系等。可是上述词语的义项之间并不具有这样明晰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联主要由于语素层面和结构层面的俗解变异,导致词语的外在形式虽同而内部的语素意义和结构关系已变,因而词语的整个表达意义也就必然不同。这种不同是内因变异的结果,所以不再是同一个词语,而应该看作不同的词语,它们同形而异实。其复杂的关系可以概括出如下几个要点来表述:
    1)俗解异构词语跟佛缘复合词语字面形式相同,但表达的意义不同。
    2)俗解异构词语跟佛缘复合词语的表达意义之间没有引申或派生关系,所以不宜看作多义词语,而应该看作同形词语。词典中可以分立词位(词目)。
    3)俗解异构词语出现在佛缘复合词语之后,形式上具有明显的承继或袭用关系,不是完全新造,而是俗解原词语中的语素义和语义结构关系导致的,因而不同于各自原创而偶然同形的词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