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报纸和网页的用法很普遍,其中的“打”取“殴打”“厮打”之类的意义,“一片”指“一堆”“一群”之类的意义。因此“打成一片”由于语素义的选取不同,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的结构: 这两种结构同形而不同义,正如“念念不忘”条所分析的道理,“ 2.2 佛缘词语中的语素义由汉语通用语素义比喻而生,后来俗解用比喻之前的通用语素义重新理解词语,产生跟佛缘词义无关的新义,从而形成同形异构词语。 “尘”的普通词义是灰尘、尘土,“染”为染色、沾染。但佛教谓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把修道者或归隐者达到六根清净、不被世俗六尘染污的境界称为“一尘不染”,所以说“万法皆空心佛现,一尘不染六根通”(清·果能《时时好念佛》)。其中的词素“尘”指世俗物欲,是比喻用法;“染”指污染或受影响,是引申义。宋·周琪《圆觉经夹颂集解讲义》卷三:“尘以染污为义,以能染污情识,故通名为尘也。”取“尘”之比喻义和“染”的引申义构成的“一尘不染”是为了表达佛教思想而产生的佛缘词语,最早见于宋代,沿用至今。例如: 佛教的“一尘不染”本指脱离世俗、不受世俗“六尘”的牵累和影响,其中的“尘”“染”未必是贬义,“尘世”跟“佛界”只是供人选择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环境,本身无关人品的优劣褒贬。但在通用语言中,“一尘不染”常指为官清廉或品格清高,其中的“尘”不再是佛教所说的“六尘”,而是缩小范围专指尘世中不好的东西。这个意义可以看作佛缘词语意义的引申,是由泛指到专指的引申。例如: 上面的“一尘不染”都是比喻用法,缘起佛教。清代以后,人们见到“一尘不染”,有时却并不按佛教的比喻意义去理解,而是按照“尘”“染”的常见意义理解,即“尘”指灰尘、尘土,“染”指沾染、附着,“一尘不染”指一点灰尘也没有,非常清洁。这就变成了与佛缘词语字面形式相同而语义结构不同的另一个词。如: 佛缘词引申义:一点不受世俗贪腐等恶习的影响。 很显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