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用学 >

新认知语用学———语言的认知-社会研究取向(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 王寅 参加讨论

    1.认知语言学与认知社会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于20世纪80年代在反思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学派(TG)的基础上诞生。TG基于“客观主义哲学理论”,从“天赋性、普遍性、自治性、模块性、二元论与形式化”等角度来分析语言与心智之间的关系,为全世界语言学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功不可没(王寅,2011:83-89)。但人类总归要进步,历史势必要前进,学术必然要更新。自TG于1957年登场以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后,以Lakoff、Langacker、Taylor、Talmy、Dirven等认知语言学家换位思考,提出了与TG学派全然不同的立场,认为语言学研究应基于非客观主义的“后现代哲学理论”,应当从“体验性、特殊性、依存性、整体性、使用性”等角度,依据“现实—认知—语言”的核心原则来阐释语言的成因,认为语言不是先天的,而是来自于人们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识加工”,从而又为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开辟了一片新天地①。一方面该核心原则从理论上撼动了TG的基本立场,同时也为语言教学带来了许多全新思路。 
    “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s(认知社会语言学,简称CSL)”,亦有学者称其为Social Cognitive Linguistics(社会认知语言学,简称 SCL),意在将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SL)紧密结合起来,在前者中融入后者的研究方法(参见王天翼 王寅,2012),这亦已成为认知语言学发展的最新动向之一。正如 Harder(2010:1)所指出的那样,当前出现了“the social turn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认 知 语 言 学 中 的 社 会 转向)”。德国的 Mouton de Gruyter 出版社于2008年编辑了系列丛书Cognitive Linguistics Research 第39卷,由Kristiansen和Dirven(2008)主编的 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s:Language Variation,Cultural Models,Social System,共收集了15位学者的论文。该社还于2010年出版了该系列丛书的第45卷,由Geeraerts,Kristiansen和Peirsman(2010)主编的Advances in 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s,为第39卷的姊妹篇,共收集了11位作者的论文。在由 Mouton de Gruyter 于2009年编纂出版的系列丛书《语言学新动向专题论文》的第206卷,由Pishwa(2009)主编的论文集,题为Language and Social Cognition:Expression of Social Mind.(《语言与社会认知:社会心智的表述》)”,该书除序言外共收录了16篇论文,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如何基于“认知”和“社会”这两个角度来研究语言。这16篇论文又分为三大部分:(1)社会认知与语言;(2)语篇中的社会认知;(3)单结构的社会认知功能。特别是Koller(2009)还发展了“批判话语分析(CDA)”,提出了全新的“Cognitive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认知批评话语分析)”,为CDA研究又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国外近年来的出版物都充分表明:认知语言学和SL的结合代表着当今认知语言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当然也代表着社会语言学的最新方向,同时也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野下的社会符号学(参见张德禄2010)不谋而合。这再次表明,当代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前程无量,值得我们加以密切关注,认真思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