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往“把”字句教学内容之不足 汉语教学对汉语研究来说是“试金石”。汉语教学中出现“把”字句教学的困境,反映了我们先前对“把”字句研究、认识之不足。我认为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没考虑和认识到,表示“处置”义或表示“致使”义或表示“认同”义或表示“不如意”义等,这并非“把”字句的“专利”;即不是只有“把”字句才能表示这些语法意义。请看: [表“处置—位移”义]——下面三个句子都含有这一语法意义: (3)a.刘老师把词典放在书架上了。(“把”字句) b.刘老师放了本词典在书架上。(复谓句) c.那词典刘老师放在书架上了。(主谓谓语句) [表“处置—变化”义]——下面四个句子都含有这一语法意义: (4)a.姐姐把我们的衣服都洗干净了。(“把”字句) b.我们的衣服姐姐都洗干净了。(主谓谓语句) c.我们的衣服姐姐给洗干净了。(带“给”的主谓谓语句) d.我们的衣服都洗干净了。(受事主语句) [表“致使”义]——下面两个句子都含有这一语法意义: (5)a.孩子把爷爷哭醒了。(“把”字句) b.孩子哭醒了爷爷。(施事宾语句/使成句) [表“认同”义]——下面两个句子都含有这一语法意义: (6)a.我把他认做我的干儿子。(“把”字句) b.我认他做我的干儿子。(兼语句/递系句) [表“不如意”义]——下面两个句子都含有这一语法意义: (7)a.我把办公室钥匙落家里了。(“把”字句) b.办公室钥匙我落家里了。(主谓谓语句) 既然表示“处置”义、表示“致使”义、表示“主观认同”义、表示“不如意”义等,并非“把”字句的专利,那么就带来另一个问题:“把”字句跟其他句式,诸如主谓谓语句、受事主语句、“给”字句、“被”字句等,在表达上有什么差异?具体体现在哪里?这样的问题,以往好像很少有人去深究。汉语老师当然也就不会给学生讲“把”字句与其他句式之间的差异。这样,外国学生当然就不会了解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最好用“把”字句,在什么情况下不宜用“把”字句,当然也就不会正确使用“把”字句了。 如何能使“把”字句教学走出困境?汉语学界多有探讨(崔希亮1995;余文青2000;李宁、王小珊2001;赵春利2006;丁崇明、荣晶2007;陈满华2009;施春宏2010、2011;王占华2011)。本文拟提出一种新的思路:运用语言信息结构理论来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