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合学习者汉语学习的实际表现、特别是出色的表现,而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和赞赏。让他们感到“我可以学得好、汉语不难学、汉字很有意思”,并能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如果学习者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能产生诸如此类的感觉,则功德无量,善莫大焉。 (3)每次课都让学习者在汉语知识、能力方面感到有收获、有长进、有成就感。比如,每次课都明确若干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注意适当适量。这样才能做到熟练掌握,而只有真正掌握了才有成就感。海外汉语教学尤其应采取这种量化的教学策略。 (4)向学习者传授科学的汉语、汉字观,传授必要的学习理念和方法。例如,向有关学习者说明学习汉语不同于以往学习其他有亲属关系的欧美语言,并说明其缘由和表现,以消除或减少某些学习者对汉语、汉字的成见与偏识,如“汉语难学、汉字太多、学汉语花费的时间太多”,等等,以明确学习一种“真正的外语”必须付出应有的耐心和精力。 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是想说明:应该把适合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同样看作是汉语教学的资源,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开发、尝试、积累和利用。 3.4 方法与策略资源开发个案例析 下面,结合更为具体的实例,面向海内外特别是海外汉语教学实际,进一步来探讨开发方法与策略资源的途径和切入点,以供参酌: (1)为了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认知汉字,在汉字教学的初始阶段,可以利用诸如“一、二、三、人、口、手、上、下、中、日、月、明、目、耳、刀、木、林、田、山、水、河、湖、晴、情、清、请”等字形、字义乃至字音等有理据可讲的字,来介绍汉字的造字法,揭示汉字形义(音)组合规律,以便加深学习者对汉字形义关系及结构特点的认知,增强他们的汉字“字感”,提高他们的汉字认知能力,激发他们汉字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2)为了吸引更多地人学习汉语、乐学汉语,在汉语(汉字)教学标准上可考虑采取灵活的措施,可严可不严的宜从宽。如不必计较“耳刀旁”是先“耳”再写“刀”还是先写“刀”再写“耳”(当然,教师示范要规范),写出来就“叫好”。因为长远来看,学习者也是要打汉字而不是时时处处写汉字。“写字”不过是他们感知和识解汉字的一个过程和手段。一时发不好的音和调,不意味着永远发不好,师生都不必心灰意冷,“水涨船高,树大自直”,随着汉语整体水平的提高,单个发不好的音和调在具体语流中完全有可能发得好。否则,一味高标准、严要求,则很可能让某些学习者感到汉语真的难学,以致弃走他乡(李泉201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