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论国际汉语教学隐性资源及其开发(6)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年 李泉 金香兰 参加讨论

    (1)学生问:“博得”跟“赢得”意思和用法一样吗?(中高级汉语教学中随时可以遇到这类问题。没有特别的把握教师不必主动辨析这类近义词,但学生问到则不宜回避。) 
    (2)“形势一片大好”中的“一片”是什么意思,“一片”有多大?“形势大好”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加“一片”? 
    (3)“他几十年如一日,日夜坚守在大山深处的小站上”中“几十年如一日”是什么意思?学生认为“他几十年日夜坚守在大山深处的小站上”的意思就很清楚了,加了个“如一日”反而不明白:几十年怎么会像一天?是想说时间过得快吗?“如一日”是什么意思?什么“如一日”? 
    (4)老师说“这本书看了三天了”,是说这本书还没看完。学生对此不理解:你说过“了”表示完成,怎么一个“了”表示完成,两个“了”又不表示完成了? 
    (5)“妈!德先叔这几天怎么没来?” 
    “谁知道他死到哪儿去了!”妈很轻松地回答。(《城南旧事》) 
    学生问:“谁知道他死到哪儿去了!”是不知道他死在哪里的意思吗?妈妈怎么可以“很轻松地回答”这样的问题?老师解释:“这里的‘死’是‘去’的意思。”学生问:为什么用“死”表示“去”?词典怎么查不到这个意思? 
    (6)学生问:“几位、三位”可以说,“三位同学、三位老先生、三位中国人”也可以说,“三位好人”、“三位大人”也都可以说。为什么只有“三位人”不可以说? 
    (7)教材对“怪不得”的注释是:副词,表示明白了原因,对某种情况就不觉得奇怪了。一日,老师正在讲课,一学生举手喊道:“老师,你不用讲了,我怪不得了。”见教师一脸愕然。那学生解释说:“我明白了原因,我怪不得了,你不用讲了。”那么,如何准确说明“怪不得”的意思和用法,以避免学生误解和误用? 
    (8)一日课前,教师问一法国女生:“你昨天怎么没来上课?”学生:“我妈妈来了,我请同屋大津同学替我请假了。”教师:“喔,她可能忘了。”学生:“大津,这个王八蛋!”教师:“你怎么可以骂她王八蛋?”学生:“怎么不可以?我的中国朋友说‘王八蛋,就是好朋友之间不满意时骂的话’,不对吗?”教师不知所措。那么如何向异文化者解释“王八蛋”的意思和用法? 
    以上是日本、法国、俄罗斯、以色列、韩国等国家的学生提出和他们汉语表达中反映出的问题,教学中我们也分别做过说明和解释。但要问有关说明是否准确、解释是否符合实际?学习者能否恰当地认知与理解?则完全不敢自信。①如果我们的这种状况有一定的代表性,则表明汉语及相关的中国文化,不仅是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更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研究和开发的资源。而从开发汉语教学资源和为学习者释疑解惑的角度看,即使是以汉语为母语的教师,所缺乏的也许正是汉语知识、汉语现象及相关文化现象的阐释能力,至少对我们来说是这样。又比如:学习者在汉语学习及在华生活中,随时还可能听到或见到“咱俩说跟谁呀?、去你的、去他妈的、有你好瞧的!、走着瞧!、给他点儿颜色看看!、见一面少一面、一口一个张叔叔、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白说也得说”之类的习用语。那么,教师如何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汉语)向异文化学习者说明汉语词语、习用语的意思和用法,并保证他们能准确理解而不至于误解误用,则绝非易事。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汉语语感,更需要具备相关的汉语知识和通俗易懂的汉语阐释能力,而这正是我们所谓的汉语教学资源,并且是汉语教学资源中更为内涵和核心的资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