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训诂和汉语体系的关系(5)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张猛 参加讨论

    汉语中的词,其产生方式不外乎原生和孳乳两大类。汉语中任何一个词,在需要时都可以发生“孳乳”。原生词和孳乳词,构成了汉语的词汇系统。沈兼士曾梳理过《广韵》的谐声系统字,涉及26,194个汉字所记录的词,由主谐字到被谐字、又到次被谐字等,一个谐声系列可以多达六个谐声层次。[17] 
    不过,即使引申义已成常用义,而相关的新制汉字也往往不能及时造出来。在“第二个词”所用的新制汉字问世之前,该“第二个词”只能与第一个词共享“本字”。这时,该字形对本义而言是“本字”,对引申义而言是“假借”。东汉学者许慎已注意到这种现象,举出“令”和“长”两字为代表。也正是他,将“第二个词”借用第一个词的本字称为“假借”,而后人则改称为“六书假借”或“引申假借”[18],以别于另一种叫“通假”的假借。 
    综上,关于汉语中任一单音节词,均有如下特点:1.每一个单音节词都涉及八个方面的规则:本用、本义、本读、本字,以及活用、引申、改读、假借。2.八个方面的规则均按四个门类配对:本用和活用相配而归于“用”,本义和引申相配而归于“义”,本读和改读相配而归于“音”,本字和假借相配而归于“形”。3.每一个单音节词的四个门类和八个方面的规则均与词的用法的二重性相关,全都出自两种用法:本用和活用。 
    以上特点可概括为两句话:“一词两用,四类八则。”“八则”之中,本用、本义、本读、本字反映词的四类基本状态,活用、引申、改读、假借体现词的四类基本变化。 
    凡是汉语中的词,均可运用上述规则所构成的系统来描述其状态、分析其变化。 
     
    无论是原生词还是孳乳词,每个单音节词的本用、本义、本读和本字都只有一个。但是,每个单音节词都可以有不止一种的活用、不止一个的引申义、破读、六书假借及其孳乳字。 
    本用、本义、本读和本字,相互关联,属性稳定,具有唯一性,由此构成了汉语词汇的核心部分,其存在的客观性由汉字的本字字形 体现。这个兼具用、义、音、形的系统可称之为汉语词汇的静态系统。汉语静态系统可以为汉语的历时研究提供断代标准,是汉语历时研究的基础,有助于建立和完善汉语的理论。如果要划分汉语的词类,在汉语静态系统里可以做到一义一类[19],“离句”而有“品”。[20]《说文解字》是研究汉语静态系统的基础文献。东汉刘熙所著《释名》,致力于探讨的是“第一个词”[21];汉唐石经、历代字书、官修韵书、字典等,维护了汉字字形和字音字义的统一与稳定,均可视为研究汉语静态系统的典范。 
    活用、引申、破读、假借,皆随用而生,应变而成。由此构成了汉语词汇中最有活力的、应用的部分。这一部分,以汉语应用中“活的”语句为依据,可称之为汉语词汇的动态系统。汉语动态系统是一个无穷集,凡是汉语的动态现象,只宜实事求是地描写,不宜轻易定性。在定性任意一个汉语动态现象时,都可能因为主观认识的差异而产生严重分歧,并给汉语共时研究造成很大干扰。汉语动态系统的研究任务是解释汉语应用中的问题。如果要划分汉语的词 类,在动态系 统里 只能“依 句辨品”。[22]《尔雅》汇集了先秦典籍中的词语使用情况,西汉扬雄搜辑了当时华夏的“别国方言”,历代前贤注释传世文献时,将汉语词语的活用实例逐一点到,并简洁描写了它们的引申状态或使用情况,唐代学者陆德明等详细调查和标注了最有影响的一些先秦典籍中的改读现象。这些都是研究汉语动态系统的典范成果,反映了历代学者对汉语动态系统的精细观察和深刻了解,体现了他们严谨细密的分析能力和精妙的描写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