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分布式形态学框架下的汉语准定语句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语言科学》2015年第14卷 程工 熊建国 周光 参加讨论

    换言之,以上3个句子中,“的”是否存在不会导致语义变化,也不影响句子的合法性。从这一角度来看,准定语结构中的“的”字在句法和语义上均未发挥实际作用,是可选的、非强制性的。 
    第五,参数变异性。首先,类似于北方话“他的老师当得好”的准定语句在不少南方方言中是不能接受的,体现出跨方言的参数变异性。如以下各例所示:〔2〕 
     
    其次,史金生和邝艳(2010)通过对准定语句进行历时考察发现,动词拷贝句在明末清初或更早时期出现,准定语句在清代的书面语料中尚不多见。可见,动词拷贝句不仅在地域上的分布广于准定语句,而且在历史上也先于准定语句出现。这也印证了上文所提到的二者之间有着内在关联性的特点,下文中我们将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2 现有研究 
    自吕叔湘(1965,1984)等注意到准定语结构以来,这种特殊句式一直广受关注。现有研究成果可分为两类,一是基于生成语法框架的研究,二是基于认知框架的研究。由于本文主要以句法推导的方式来探讨准定语句的生成机制,因此,限于篇幅,下面只回顾生成语法框架下的两种主要分析模式,即重新分析法和动词移位法。〔3〕 
    2.1 重新分析法 
    梅广(1978)、Huang(1982)是较早采用重新分析法来探究准定语结构生成机制的研究。其中,梅广(1978)认为,“他的老师当得好”这样的结构源自对应的动词拷贝结构“他当老师当得好”,经动词删略和“的”字插入等操作生成,过程如下: 
     
     
    Huang(1982)也用类似方法来推衍准定语结构,以“他的头发理得不错”为例: 
     
    以上分析法的基本假设是:当主语“他”和宾语“老师、头发”并排时,在结构上引起了重新分析,导致“的”字插入,形成一个名词短语(黄正德 2008)。后来,重新分析法虽然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如黄正德 2008),但潘海华和陆烁(2011)认为,重新分析是语言发展过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操作,用其来分析准定语句有一定的合理性。该文为准定语句提出了两种分析方法。一种基于动词拷贝句式:〔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