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真正的退守“边缘” ——读刘克敌《章太炎与章门弟子》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潘建伟 参加讨论
   《章太炎与章门弟子》刘克敌卢建军著大象出版社出版

    清末民初是一个“三千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时代。这个时代有着太多极其矛盾又统一的传奇人物,自然,既是正宗的国学大师,又被称为“章疯子”的章太炎,是一颗众人瞩目格外耀眼的明星。他集革命家与国学大师于一身,已属罕见;培养出众多弟子叱咤“五四”文坛和学界,影响整个20世纪的文学与学术,更蔚为奇观。他的小学之深厚为世人公认,而自己却认为“医学是其平生最得意的学问”,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是哗众取宠,但说章氏医学精湛,肯定没有问题。这样一位具备多重身份的知识分子,所引发阵阵研究的热潮,自然并不稀罕,刘克敌《章太炎与章门弟子》也是众多著述中的一本。
    该书保持了其向来的研究脉络:以章太炎及其弟子为中心来探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并以此表达他的知识分子价值观。这使他既无意与其他著述媲美,也没使他迷失于文字之海;既呈现了清末民初章门弟子的学术源流和文化图景,又表达了对知识分子应有的精神特质和时代定位之思考。
    在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既寸步不离政治,却能保持住知识分子的独立自由,将学问做得如此深入,非章太炎莫属。刘克敌认为,“有一种使命文人必须清楚,那就是他要对人类精神的健康发展负责”。在学术腐败愈演愈烈的今天,将学问做扎实本身便是一种负责的态度。刘克敌的写作材料功夫下得颇深:从探讨章太炎的学术渊源到论其徘徊于学术与革命之间,再到叙述章门弟子在“五四”时期的风云历程,梳理出章门弟子的学术谱系,出言必有根据,行文必再斟酌,结论便也水到渠成。同时,他并非仅愿意闭门造车而纯粹地在故纸堆里爬梳钩沉一些发黄的文字,我总能不时地感受到此书流露出的一种“当下意识”,即通过对章门弟子的叙述而保持着对知识界与社会的一种关切和批判。
    经过了20世纪的历次战争、运动与革命,知识分子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自己从来都不是什么中心,甚至什么都不是。既然不能“兼济天下”,那么就“独善其身”吧,于是“躲避崇高”(王蒙语)、“走向边缘”(赵毅衡语)等话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这种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定位,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涌动,经过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浪潮,到新世纪初达到高峰。原本这种价值取向并没有问题,然而以治学对抗世俗规则的退守“边缘”的本意,带来的结果是既对社会问题缺乏必要的参与意识,又无法在自由宽容的体制下做出真正的学术成果,多少已造成了如刘克敌在最近一次访谈中所讲到的知识者所乐于的“人格矮化”。当代知识分子“边缘化”的结果恰恰是失去了精神的独立性和批判的有效性,而被迫在体制下一篇一篇地赶着论文的活儿。
    刘克敌认为,“知识分子首先应该寻求一种精神的流浪状态,以对现实状况保持双重视角,不轻信,不盲从。还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追求一种边缘状态,试图站在边缘眺望所谓的中心,然后更关注那些同样处于边缘状态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和痛苦以及他们对中心的态度。”这才是真正退守“边缘”的态度:身在“边缘”,却仍心系生民;独坐板凳,惟愿薪尽火传。该书的最后一章《学在民间与最后的知识分子之消失》可看成是他对知识分子的价值最直接的表达———他说“私人讲学”是“文人最后的舞台和家园”,知识分子倘“把你的思想传给弟子,也就尽到了和邪恶搏斗的责任———因为你告诉他们应该永远追求真理,同时对现实保有应有的热情和责任。”学术与文化通过老师、弟子之间代代相传,这难道不就是历代文人的历史宿命么?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1年01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