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就听说,余义林写的《相思在马丘比丘——跨越半个地球的南美之旅》(东方出版社)即将问世,一直十分期待。等书在当当网上挂出来,就迫不及待地下单买了新书。真的是开卷有益,更没有让人失望——扑面而来的是一阵新鲜、遥远、深沉、温暖的风,南美洲大海和高山的气息扑面而来。 首先,全书以时间为经、叙事为纬的手法,向读者展开了瑰丽的异域画卷。依我之见,一本以游记形式介绍异域风光的作品,肯定是以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图片、文字汇集而成的大部头作品,并且装潢考究、字大行稀。谁知,《相思在马丘比丘》却出乎我的意料。没有反差强烈的照片堆砌,没有夸张的文字煽情,更没有拉上许多重量级名人进行隆重推介。有的只是清新的设计和装帧,配上意境悠远的封面及恬淡的小诗,让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竟开始了轻松、亲切、舒缓的阅读之旅。在不知不觉间,我们跟随着作者那轻快的脚步,轻盈的身影,深深走进书中…… 对于游记散文,人们并不陌生。从最早的《徐霞客游记》开始,人们不仅知晓了祖国河流山川的广袤与富饶,也喜爱上了这种活泼的文体。而余义林的这部作品,却是这类散文的创新之作。她首先以一个绮丽的梦开篇:“在昨天的梦里,我梦见自己变成了印第安人”,这开头新颖、独特,抓人眼球。与其说作者“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倒不如说是以这种形式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勾勒了南美洲大陆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景观,“我们这一路不仅要‘遭遇’安第斯山,还有世界上最宽的伊瓜苏大瀑布,以及遗世而独立的库斯科古城,神秘的马丘比丘,无法解释的纳斯卡大地画,无人能懂的复活节岛巨人石像……”这种导读,十分巧妙浪漫,大大激起了读者的阅读欲望。而这样的谋篇布局,更说明作者是一位写作的行家里手。 这本游记的可贵之处,是充满了作者的思考。表面是“游”,重点是“记”,而在“记”中传达出了作者的观念与思想。这也是游记散文的价值所在。譬如在“南美人,你为什么不着急”一章中,我们看到这样的文字:“中午街道上的人很少。在这里绝对看不到急急忙忙赶路的人,即便是去工作的人,你也会觉得他不慌不忙,步履轻松。看到我们急匆匆地走过,他们会漫不经心地瞟你一眼,那意思似乎在说:急什么?”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这一稍纵即逝的细节,与中国“人人匆忙”的现状进行类比,从而引起了我们对现实的深思与反省。她以“慢生活”或“闲适”成为当下话题说开去,引经据典,妙论闲情,才思跳跃,文采斐然。而读者同时也会感悟,在浮躁社会当中普遍存在的焦虑不安,追求物质生活而失去了对精神本真的重视,理应引起警觉。 其次,不一样的旅行,增加了生命的宽度。我十分钦佩作者的聪慧与敏锐触角,她清楚读者要了解什么、关心什么、需要什么。在本书中,她基本上是以地名和事件为线索,挖掘和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并将读者迫切需要知道的信息,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形式叙述得引人入胜。这不仅是一个作家的敏锐度,也是作家观察生活的多维度决定的。我们可能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旅行和写作,应是增加生命宽度的有效方式。 但宽度的增加是以广博的知识作为铺垫,需要勤奋和天赋作支撑。余义林就是这样的人。说回来,游记散文离不开“衣食住行游购娱”。但能够由浅入深,引导人们读得充实有味,却又是一种功夫。书中的天量文化信息让人目不暇接,如秘鲁首都利马为何成为“无雨之城”,复活节岛神秘的“莫埃”,“失落的印加古城”马丘比丘,辉煌震撼的高原故都“库斯科”等,都十分令人“涨知识”。当读者在兴趣盎然中得知了那些“非遗”级古迹的生成年代、历史背景、存在现状并叹为观止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学到了很多新东西?是不是也对旅行充满了向往?而一开始就把你带进这种轻松愉悦、丰富细腻的体验中,就是这本书的魅力。 再次,这本书以优美的语言为支点,彰显人性的美好与善良。捧读全书,流畅的语言、细腻的感受,优美的文字,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霖。旅行者与旅行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在万里之遥,在异域之地,我们常见的是旅行者将自己跻身于旅游队伍中,“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走马观花,看个热闹;而旅行家,如同在身上装上了一个全息摄影机,把别人看来平淡无奇的景像或事件,都纳入自己的视野,进行剖析与分析,直至得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结论,给人以启迪,上升为精神层面的介质。 而该书作者的过人之处,就是将旅行的逻辑重心落在了“人”上。凭着观察的细腻与深邃,也凭借作者功底颇深的语言,她不仅向我们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也与我们分享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生动。我们在书中看到,南美人善良的天性像一颗颗珍珠,不断发出迷人的光芒。不管是与印第安女孩做关于羊驼手工艺品的对话,还是在博卡小镇与阿根廷帅哥合跳探戈;不管是对博尔赫斯故居的探访,还是对桑巴舞女的热议,都把目光放在生命本质的灵动之上。同时,对一个个侧面和一个个人物的生动描摹,也表现出了作者把握语言的天分与张力。我从事写作多年,对于拉美文学十分喜爱,至今在书橱里还摆放着博尔赫斯的作品。而在探访博尔赫斯故居的章节里,作者深深叹息这样一位享誉世界的作家竟在家乡无人知晓。她写道:“这位在中国文坛影响深远的人,在自己的家乡却几乎被遗忘。博尔赫斯街以及博尔赫斯本人,几乎没什么人知道了……阿根廷文学,与中国的文学一样,都面临着被社会发展边缘化的窘境。”不言而喻,作者这种写法让读者也为之一叹!这是时代的悲哀,抑或是文学的悲哀?但“不论是在阿根廷还是在中国,博尔赫斯以及和他一样还靠写东西为生的人们,注定都是孤寂的。”全书到此戛然而止。作者选择这里作为落脚点,不得不说落得引人深思,余味无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在第21章“无人鸟岛与中华劳工诔”中,表现出了作家的责任与良知。在秘鲁的鸟岛,尽管风光如画,但却曾是数以万计的中国劳工的坟墓与地狱。19世纪中叶,无数华人被诱骗至此,以铲鸟粪为生,过着非人的生活,惨遭虐待,客死他乡。几百年后,累累白骨才换来了今日华人在海外的扬眉吐气。作者在悲愤之余,写下了一篇激情澎湃的《中华劳工诔》。字里行间,凛然正气。字字玑珠,声声啼血。古汉语学养之厚重可见一斑! 都说,世界上并不缺乏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同样,我们也不缺乏旅行,缺的是怎样看待旅行的眼睛。余义林的这本书,为如何旅行、如何看旅行,包括如何写旅行,都创造出了一个优秀的范本,也展现出一双非常独特的“眼睛”。这本书,可以说是近年来旅行散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难怪此书在3月7日当当网的榜单上高居销售榜首,一度还售罄缺货,这姑且也算是对美丽女作家的一种回馈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