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电影《俄狄浦斯王》--探索“俄狄浦斯”心路旅程与揭露现代性秘密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魏非夺 参加讨论

图像文字组成的路标,静静地指引着忒拜城方向;雕塑公寓交相辉映的院落前,两军官在悠闲地散步聊天;公寓寝室内妇女们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幼婴的诞生,随后又 沉浸在新生命安全降临的喜悦中。但此刻,导演帕索里尼并没有趁机突出渲染,安排任何歌舞酒会庆祝男婴的降临,哪怕是仅仅设置一丝喜庆的气氛,一切只是安静 平淡,甚至有些伤感,这似乎是在预示着此男婴的出生,并非欢天喜地的大事,反而是凄苦多舛命运的开端,此时电影的悲凉基调初露端倪。
     郊外,母亲在远方尽情地嬉戏玩闹,不时传来阵阵欢快爽朗的笑声。男婴被放置在草丛旁,孤独地吮吸着柔弱的手指,惊异但迷茫地望着这陌生的世界,承受着降临新世界的第一次孤独与寂寞,也许只有这柔弱的手指才能给予自己仅有的一丝安全感。
     野外,母亲抱着新降临的婴儿散步,享受着春天般温暖的母子情,望着沉醉在甜美乳汁中的可爱的孩子,母亲忽然眉头深锁,眼神凝重,似乎陷入无尽的沉思之中, 但很快又展露出幸福的笑容。镜头开始慢慢地从母亲转向天空,树巅,树林,草坪,一直到孩子身上,此时天真无邪的孩子正静静地注视着母亲,视野又一次投向天 空,树巅,树林,草坪。哀伤惆怅的琴声贯穿始终,且一直延续着,似乎征兆着男婴可能面临一场家庭悲剧,可能难逃凄惨悲伤的命运。一切早已命中注定,一切只 需等待实现,一切只能听天由命,一切只能接受裁决,男婴的成长过程必将是冥冥之中命运展开自身的过程。
     荒凉的废墟,凌乱的杂草,微弱的寒风,院内此刻只有父子俩,军官父亲愤恨地瞪着纯真无暇的儿子,幼小的儿子第一次接触来自亲生父亲的眼光竟是充满冷落愤怒,第一次体验到人世间复杂的情感争夺战,而楼墙的国旗,也似乎正无声地审视着这悲情的一幕。
     漆黑之夜,死一般沉寂;昏黑的房间,只有孩子独自睡觉;隔壁寝室,父母盛装打扮,准备享受舞蹈之乐,音乐之狂,性爱之欢;一会儿,孩子被孤独惊醒,爬下 床,穿过父母寝室,跑到冰凉的栅栏旁,偷窥布帘后父母放纵的舞姿;忽然一阵烟花在空中炸响,惊恐的孩子不停地哭泣喊叫,但是父母却丝毫没有察觉,无助的他 只能跑回自己的漆黑小卧室。
     镜头瞬间切换,时空急速转换,画面正式进入俄狄浦斯王生活的神话传说时代。
     俄狄浦斯之父拉伊奥斯曾经劫虏前国王佩洛浦斯之子克吕西波斯,因而其子俄狄浦斯遭受戮父娶母的诅咒,拉伊奥斯为了躲避诅咒的制裁,遂在俄狄浦斯刚刚诞生之 时,就命令牧羊人甲将其抛至荒山野岭加以诛杀。作案之时,牧羊人甲恻隐之心动,踌躇之际,恰遇牧羊人乙,遂授意其收留此儿。牧羊人乙将尚在襁褓之中的俄狄 浦斯送到科林斯城邦,成为科林斯国王的养子,受到国王王后的悉心抚养培育。
     一切始于牧羊人甲的怜悯之心。
     冥冥之中的神一直在引导着命运的展开。憔悴不堪的俄狄浦斯始终遭受着噩梦的袭扰,他渴望得到阿波罗神指点迷津,找到噩梦的根源,驱除其折磨,进而得到灵魂的拯救,但结果未能如其所愿,可怜的俄狄浦斯即将堕入命运的圈套之中。
     荒漠,戈壁,矮坡,废墙。镜头在身穿红黑白蓝长袍的问道者面前横向游动,并定向选取某一问道场景进行特写,帕索里尼频繁借用刺眼的阳光配合影片场景特效, 拍摄角度的选取转换甚是高明。神秘庄重的宗教乐器奏响出凄凉悲壮的声音,穿着古怪面具狰狞的祭司们虔诚地歌唱呐喊着,似乎在祈求全知全能的神明拯救在痛苦 中挣扎的罪恶的灵魂。风沙中摇荡的大树下,戴着神道面具的巫师示意焦急的俄狄浦斯到前面,并传达神的谕旨,凄厉的声音中暗示着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命运,俄 狄浦斯顿时陷入恐惧绝望的深渊,眼眶里溢满忧伤无助的泪水,迎着刺眼的阳光,他艰难地,挣扎着站起来,挪动着沉重的脚步,步履蹒跚地离开杂乱的人群。那隐 藏在狰狞面目下的所谓的先知不但未能清除俄狄浦斯的噩梦,没有消除他的噩梦笼罩之下内心的悲伤与忧郁,恰恰相反,却加重了他的痛苦,并将他彻底地拖入悲剧 命运之中。脆弱但又不乏坚强的俄狄浦斯发誓要永远离开科林斯邦,独自去寻找生活的方向,去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显然帕索里尼与索福克勒斯二者在这里出现 强烈的共鸣,但所表现的主题却稍有迥异,下面我们伴随着俄狄浦斯命运的展开进一步探究深藏在电影背后的秘密。
     帕索里尼继续跟拍俄狄浦斯,近景远景互相配合。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帕索里尼采用了 “荒山,枯河,戈壁,燧石,风沙”以衬托在忧伤中悲泣的俄狄浦斯,虽然俄狄浦斯漫无目的地流浪,但冥冥之中却在命运的牵引下一步步地逼近忒拜城。帕索里尼 在其中穿插一段举行古代婚礼的场面,并给新郎新娘一段特写镜头,但旁边演奏者的奏乐声,却是那么的急躁明快,似乎是命运在疯狂地催促着,此处可能是导演编 剧的暗蕴之笔,昭示着俄狄浦斯又向弑父娶母的悲剧迈进了一步。
     俄狄浦斯继续漫游着,每到一界碑旁,他总是原地转圈,像是在接受某种神秘的谕旨,但每次都是忒拜城。一种焦急恐惧之感油然而生,在命运诅咒的操纵下,他依然如往常般流浪。可怕的三叉口即将出现,更加可怕的弑父娶母的第一环节即将上演!
     拉伊奥斯依照命运的安排出现在三岔口前。
     此刻帕索里尼的选景依然是戈壁荒漠碎石风沙,周围仍旧是沉寂荒凉,渺无人烟。忒拜城国王拉伊奥斯(俄狄浦斯亲生父亲),一奴仆(即牧羊人甲),一辆车,四 侍卫,一切安排就绪,弑父场景呼之欲出!冲突的导火索是俄狄浦斯挡住拉伊奥斯去路,遭到拉伊奥斯训斥侮辱,俄狄浦斯强烈不满,摆出抵触姿态,拉伊奥斯见 状,命令侍卫斩杀俄狄浦斯。一直陷于悲伤绝望中,情绪极其低落的俄狄浦斯在生命遭到威胁与尊严受到挑战时,顿时找到宣泄的机会,他运用勇敢与智慧先后斩杀 了四侍卫。在斩杀侍卫的过程中,帕索里尼巧借刺眼的阳光,频繁地掩盖这血腥恐怖的暴力场面,试图将观众的兴趣转移到对事件的深刻反思上。在戮父的过程中, 俄狄浦斯完全丧失了理智,陷入了疯狂状态,手段之惨绝人寰令人目不忍睹。但是争斗过程中,那奴仆即牧羊人甲伺机逃脱,隐藏在巨石后面,亲眼目睹了俄狄浦斯 戮父的残忍场面。一切结束之后,俄狄浦斯竟然摘掉一侍卫铁盔戴在自己头上,这一场景,帕索里尼将镜头足足停留了十五秒。抢戴只能露出双眼的铁盔,似乎在说 明俄狄浦斯试图借助它掩盖内心的孤独忧伤;拿起尖锐锋利的武器,仿佛在表明俄狄浦斯已变得更加残酷癫狂;而这一切也在阐明俄狄浦斯已经不是孩子,而是成年 人。戴铁盔的那一刻,是那么的庄严,那么的郑重,这是俄狄浦斯在给自己举行成人仪式。
     斯芬克斯的出场具有双重作用,一是为俄狄浦斯娶母铺垫,提供契机;二是进一步揭露俄狄浦斯此时此刻此地的心境与性格特征,阐发俄狄浦斯理智的进一步丧失, 心里困境的进一步加深。在俄狄浦斯与斯芬克斯短暂但激烈的打斗过程中,斯芬克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你想做的伤害我的事情,是藏在你内心深处的”更是一针 见血地暴露出俄狄浦斯的心里困境。斯芬克斯在为俄狄浦斯娶母环节作铺垫的同时,也阐明了自身的困境与命运,那就是他只能遵照命运的安排,接受神的谕旨,服 务于俄狄浦斯。由此我们可进一步可知,斯芬克斯,俄狄浦斯,甚至所有人的出现都是命运的安排,都是神为惩罚拉伊奥斯所作设计的棋局,一切人物都只是受神摆 弄的棋子,主角俄狄浦斯只是神的谕旨的第一执行者。俄狄浦斯似乎并未完全意识到,即使最后意识到,也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正如俄狄浦斯答大祭司如何驱除 瘟疫时所言,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接受。
     斩除斯芬克斯之后,俄狄浦斯与母亲约卡斯特成婚,命运如期所示地展开,帕索里尼尽情地刻画交欢的激情场面。他在《乞丐》《软奶酪》“生命三部曲”等名作中 渲染描绘性交,赌博,吸毒,血腥暴力等场景。帕索里尼的父亲是法西斯军官,母亲是墨索里尼的反对者,而他却是基督教信徒,同性恋者与马克思主义者,极度崇 拜葛兰西。面对资本主义的罪恶与堕落,他疯狂地加以批驳讽刺,但他的作品似乎一直充满着矛盾与冲突,总是处于自我肯定与否定的斗争之中。尽管如此,帕索里 尼的电影与著作的基本主题却始终如一,即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人类现代性的反思,《俄狄浦斯王》对此基本主题的反映更是入木三分,只不过是借助古希腊悲剧作 家索福柯勒斯的剧作的形式而已,但是帕索里尼一直处于矛盾之中,始终找不到出路,他的著作与电影更是既革新却又保守。
     忒拜城寝宫的色调是昏暗的,布景是古朴幽深的,有点阴森的陵墓的感觉,这与电影的基调当然是完全一致的。佛朗哥荠蒂与西尔瓦娜曼迦诺的演技确实一流,两人 眼神天生充满着忧郁与悲伤,简短的床戏竟然将人类最原始的兽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性爱的表情更是细致入微,甚至每个细节都是如此精妙。激情的场面同时也是震 撼的场面,引发观众深刻的反思,触动他们对伦理道德遭到亵渎的震撼,进而激发其对现代社会堕落罪恶的无声谴责,启发人类对现代性的理性反思。
     瘟疫降临。帕索里尼对视觉听觉的设计展露着导演的天才,忒拜城偎依的山坡在烈日的照射下,有些朦胧;荒芜的原野上尸横遍野,上空一群乌鸦,不停地发出凄惨 地叫声;破落的街道上躺着一具被病毒侵蚀得惨不忍睹的瘦弱干瘪的僵尸;有人趁机偷走死者身上仅存的财物;一男婴绝望的哭喊声在城郭里回荡,到处都充斥着苍 蝇的嗡嗡声与妇女的哭泣声,到处都弥漫着死亡的气息……此种场景源于帕索里尼对索福柯勒斯剧本的进一步发挥与对二战法西斯屠杀的深刻反思,此时一切都是服 务于俄狄浦斯命运的进一步铺开,服务于帕索里尼主题思想的表达。
     故事情节进一步展开,帕索里尼亲自饰演的大祭司率领忒拜城神职人员当面质问俄狄浦斯王,言词激烈诚恳,质问的内容更是古典性与现代性的完美结合,导演帕索 里尼亲自挂帅,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但是俄狄浦斯的回答更是妙语连篇,充分体现了他的英明果断与民主开放,同时也显示索福柯勒斯对所生活的古希腊雅典城邦 的民主政治的赞颂。故事的第一波高潮即将来临,大祭司先是探查瘟疫的起因,随后又话锋一转,追究起前国王拉伊奥斯的死因,此转向的标志是约卡斯塔之弟克雷 昂与先知泰瑞西斯的归来,揭示了瘟疫降临原因与前国王之死的关联性,描述了拉伊奥斯死亡前的情况,并从神谕得知的第一线索即有一奴仆存活着。此时俄狄浦斯 心里萌生一种不祥之兆,他意识到可能是自己杀死拉伊奥斯的,但一切还需要证实。
     在泰瑞西斯与俄狄浦斯的反复盘问与反诘过程中,泰瑞西斯据理力争,进一步阐发神谕,抖露出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命运,由此场面愈演愈烈。俄狄浦斯大发雷霆 之怒,他摘掉高贵的王冠与假须,对泰瑞西斯大打出手,还发出恐吓与死亡威胁。俄狄浦斯在感觉到真相一步步逼近之时,在感觉到命运即将发出最终审判之际,极 其疯狂地指责泰瑞西斯在金钱与权力的诱惑下已经完全丧失本性,进而又怀疑克雷昂是意图篡夺王权,推翻自己。在此次国民面前的经典对决,帕索里尼将重点放在 俄狄浦斯、泰瑞西斯和克雷昂的动作、语言、语速及表情上面,国民的表情变化,王后约卡斯特旁听时的表情变化与屋顶探头观望的女孩的表情刻画,再伴上瘟疫带 来的哀婉的死亡之音,整个画面可谓是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美中不足的是,画面仍然存在一些小小的疏忽,在火葬病死者时,有一扮演抬担架国民的群众演员表现 得稍微有点逊色,他在抬担架的过程中曾经试图望一下摄像机,可能忽然发现导演的手势,又瞬间低下头来,因而酿造了一丝瑕疵。但纵观全局,服装、道具、语言 及环境基本上符合当时的情景特征,各个表演的细节把握算是细腻,而且于微妙的变化之中真实地流露出人物情绪与性格,实属不易,不愧为大师之作。
     当泰瑞西斯离开后,神情沮丧的俄狄浦斯回到王宫,拉起王后约卡斯特的手走到阴暗的寝宫,开始发泄积压已久的悲愤情绪。此次交欢较上几次明显激烈,透露出此 时的俄狄浦斯冲动达到又一高峰。与王后的交谈使俄狄浦斯获悉了前国王拉伊奥斯的相貌情况,侍卫人数,遇害地点与外出目的,由此他更是坚信自己就是杀害前国 王的凶手,但此时,俄狄浦斯在自责的同时,却联想到神谕与预言,甚是恐慌害怕。为表现此时俄狄浦斯的心情,帕索里尼又设置一场景:俄狄浦斯将约卡斯特摁在 床上,像疯狗似地诉说着神谕的内容,情绪严重失控,随后又继续疯狂地与约卡斯特交欢。深感不妙的约卡斯特决定亲自前往阿波罗神庙,就在出发前,牧羊人乙出 场,此时故事的高潮进一步推进,事情即将大白于天下。在牧羊人乙带领下,俄狄浦斯找到牧羊人甲,通过威胁恐吓,得到真相,此时的俄狄浦斯神情凝重,一脸的 绝望,忧郁的眼神更显忧郁。最后俄狄浦斯问牧羊人甲当时为什么不动手杀死他时,牧羊人甲的答复却只是一句简洁深刻的话语:怜悯之心!
     镜头迅速切换到昏暗的寝宫:俄狄浦斯焦急地赶往寝宫,此时他的妻子兼母亲约卡斯特早已上吊自杀,俄狄浦斯当即发出凄惨的嚎叫。绝望之际,他拔出母亲衣服上 的匕首状的装饰物,刺瞎双眼,并疯狂惨叫指责命运,谴责自己的所作所为,逼问自己追寻的到底是什么。最后俄狄浦斯缓慢地站起身,摸着墙走出昏暗的寝宫,遇 到在门外等候他的吹笛子的信使,他是俄狄浦斯的挚友,是俄狄浦斯进入忒拜城的引进人。正如泰瑞西斯所预言,俄狄浦斯跟他一样,双目失明,吹着短笛,四处流 浪,凄凉的笛声,诉说着吹笛者沧桑的人生。
     帕索里尼在俄狄浦斯命运实现展开的最后,却回到现代,笛声如故,凄婉依旧,。街头台阶上,工厂建筑前,留下的只是怅惘与遗忘,同时也昭示着帕索里尼的担忧与疑惑,一直到延续者,始终未能得到解决,电影的基调依然是苍茫悲凉。
     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柯勒斯心中的俄狄浦斯是古希腊传统宗教命运的怀疑者与反抗者,是崇尚自由与智慧的勇士,是寻求精神与灵魂解放的先行者,虽然最终还是 被命运所操纵,但是追求自由的精神早已崭露头角。俄狄浦斯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露出索福柯勒斯复杂的心情与信仰,他既崇尚雅典的民主与自由,崇尚宗教信仰的 革新,又表现出明显的保守性,例如俄狄浦斯戮父娶母的凄惨命运,实际是作者未能逃脱命运崇拜的阴影。但是帕索里尼摄像机下的俄狄浦斯与索福柯勒斯心中的俄 狄浦斯迥然不同,对所谓“命运”的阐释更是截然相反。
     帕索里尼心中的俄狄浦斯并非单独的个体,而是人类的化身,或者是人类的缩影,故俄狄浦斯是“人”;帕索里尼的“命运”是“原罪”,是“人类追逐欲望迷失 本性的末日审判”,是“人类沉迷于科技理性丧失价值理性的最终结果”。俄狄浦斯一出生就早已被诅咒,早已被命运所束缚,早已背负“原罪”,而此原罪是父亲 拉伊奥斯所犯下的,不言而喻,此处的拉伊奥斯是指亚当;原罪的产生是源于人类的欲望与野心,源于人类的丑陋与罪恶,现代科技理性的缺陷实质是人类疯狂地追 逐欲望,早已无视自己的真实的存在,早已淡忘人之为人最根本的东西。剧情中,俄狄浦斯“弑父”,弑的是自然,是环境,弑的是生活,是价值,弑的更是人类真 实的本性。俄狄浦斯的“弑”源于欲望,源于情绪,源于野性,源于人类真实本性的迷失;俄狄浦斯的“娶”更是源于欲望与野性,帕索里尼通过俄狄浦斯与母亲约 卡斯塔交欢的激情场面更是对人类欲望的无情的嘲弄与讽刺,同时又是对现代社会伦理道德的丧失的担忧。
     俄狄浦斯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堕落的过程,是一个迷失的过程,是一个放纵欲望的过程,因此“弑父娶母”早已注定,欲望是因,悲剧是果。俄狄浦斯悲惨的境遇看 似是受命运诅咒所摆布,所支配的无可奈何引起,孰不知,一切悲剧皆源于俄狄浦斯深藏的欲望,一切悲剧皆源于人类的缺陷。倘若俄狄浦斯摒弃欲望,追求理性与 反思,又岂会遭受“弑父娶母”的悲剧?如果及时礼让,给予拉伊奥斯以尊重,又怎会出现“弑父”的结局?要不是贪恋权力与美色,又怎能酿造“娶母”的恶果? 但是帕索里尼并不仅仅局限于剧情,而是有其深刻的主题思想。他是坚定的基督教信徒,故推崇原罪说,但赋予其现实意义;他是同性恋者与贫民窟教师,故同情弱 势群体,推崇宽容与博爱;他是马克思主义者与葛兰西的崇拜者,故疯狂批驳资本主义的丑陋与罪恶,批判现代科技理性的缺陷;他是世界著名导演与作家,曾与萨 特等是密友,故对现代性的反思有深入的思考,其电影时常蕴含着对现代性与人性的反思。但是帕索里尼在《俄狄浦斯王》落幕之时,似乎仍未找到问题的最终解决 方法,仍然充满着对现代性的担忧与反思。而这也正是此电影带给我们的,意在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探索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