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底出品的儿童影片《守护童年》(赵葆华编剧,刘抒鹃导演,颜丙燕主演),带给我们不期而遇的喜悦,令人感动许久,品味许久。 影片叙述了一个服刑人员的孩子秦小亮与女警官薛子莹之间的超乎寻常的情感互动故事,展开了一段孩子流失、寻找、回归的情感历程。这是一部关于拯救生命与灵魂救赎的影片,又是一部充满诗意与传递人文关爱的影片。 今天,我们的社会正在飞速发展,我们以“时空压缩”的方式和速度,用二三十年的时间赶超着发达国家用二三百年时间所走过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世界为之惊艳的成就。同时,我们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时空挤压。人们都在面朝前方,展开追逐,谁注意脚下?谁看看身后?发展的摩擦力、后作用力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儿童问题,谁来关照,怎样收拾?《守护童年》给了我们现实却又有诗意的展示和解答。 影片所截取的生活,直面民生的疾苦和社会弊病,不论是恶性的犯罪、家庭的拆分、商人的傲气、煤窑的爆炸、车站的拥挤、打工的艰辛,都成为了我们社会的生活碎片,这些碎片构成了本片的戏剧素材和艺术底色,更是外在世界的“机缘”。正是这些机缘导致了生活的变迁,产生了新的冲突和矛盾,引发了人物之间新的社会组合与新的命运选择。而将这些碎片贯穿起来的是一种人间的挚爱、心灵的觉醒和诗意的流淌。 影片自然流畅地运用了戏剧的程式。剧情的艺术假定性与生活的真实性有机地结合,人物关系的成长和人物之间的冲突,都有着内在戏剧动力的推动。女警官薛子莹带着流浪儿童秦小亮三寻其母,秦小亮两次从薛子莹身旁逃离,都是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展开,也是现实生活的展现。正是这种展开与展现,完成了富有矛盾冲突的戏剧“情境”。作者选取了生活的变迁给社会带来的巨大活力,打工、开矿、人口流动、铁路延伸、城市长高……同时,也选取了底层生活的压力与艰辛。三次寻找到的“母亲”(前两次找到的“母亲”是重名重姓者),都是婚姻、家庭、打工的沉重承担者。她们承受着社会快速前行带来的巨大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不仅压给了社会底层的男人、女人,更有形无形地压给了童年的孩子,深深地触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底线。我们守得住这条底线吗?这样的故事不仅丰富了剧情,而且加重了社会现实的基础性,也就展示出秦小亮“童年”际遇的社会必然性和代表性(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越具有必然性也就越具有典型意义)。因此,秦小亮的童年就是一个时代、一种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因而,守护“秦小亮”,就不仅仅是守护一个孩子的童年,而是守护社会底层孩子的童年,守护一个民族的孩子的童年。这其实就是守护一个民族的良知,守护爱。 《守护童年》在创作上给我们的启示是及时的和有益的:诗意下的苦难或苦难中的诗意,给今天的现实主义创作一种引领。诗意不是“啊”出来的,不是“勾兑”出来的,而是“蒸”出来的,是“酿造”出来的。抒发诗意,是艺术中人文精神的烛照与担当;直面苦难,是艺术的良知和责任。 导演的功力和风格得到了完整的呈现。电影是需要整合、融合的艺术。导演刘抒鹃以整体把握和风格的统一,完成了一部佳作。影片在节奏、风格和叙事上,自然而情境紧凑,真实而诗情洋溢,它不是大片,没有强烈的视听刺激,不吊悬念,不炫虚情,却一直轻轻地敲打人的心灵,追问着社会的良知,抒发人间的情感。 值得赞许的是影片每一个角色都由功底深厚的演员出演,而每一个角色富有生活质感的展现,有力地支撑了影片的每一个细节和故事的完整性。主演颜丙燕(金鸡奖最佳女主演获得者)将年轻女警官的职业精神、充满爱心的年轻母亲、敢于担当的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融为一体、完整呈现,她的表演控制着戏剧的“情境”和节奏,不抢不丢,且粗且细, 承转有度,进退有据。小演员肖韵的表演活灵活现,童真、童疑、童趣、童心,活脱地表现出来,这些都增加了影片的感染力。 原载:《人民日报》(2011年02月18日24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