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通往第九次全国文代会会场的路上,王晓棠的步伐格外矫健。冬日的一抹暖阳照在她身上,这位77岁高龄的电影艺术家显得神采奕奕。 从1960年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开始,51年来,王晓棠参加了此后历届全国文代会,算是文代会上的资深代表。“每次文代会都是党中央对文艺工作者的一次鼓劲会。”王晓棠说,“这次文代会的召开,正是在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正可谓恰逢其时。所以,我的心情格外激动,是带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来参会的。” 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王晓棠感触良多:“党把文化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高瞻远瞩。经济上去了,社会意识形态、道德素养也要上去,因此,我党及时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这是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也是顺应时代的英明之举。” 从1955年第一次登上银幕成为军旅文艺明星,到后来一人身兼编剧、导演、演员数职,王晓棠在影视艺术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邃的真知灼见。当前,军旅题材影视剧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对于如何保持好这股势头并有更大的突破,王晓棠说:“我们军队的影视制作单位要以坚定的决心,去推进自身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影视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团队创作,说到机制创新,归根结底就是八个字:人尽其能,物尽其用。像现在,各大军区基本都成立了影视制作中心,有很强的创作力量。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更好、更有效率地盘活这些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为人民群众奉献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艺工作者要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造活动之中,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王晓棠对这句话中的“人民”一词体会特别深刻。她说:“人民,对我来说,非常具体生动,就是一个个朴实的乡亲百姓,对我有哺育之恩。‘文革’中,我在林场当了6年工人,工友和一些当地老百姓就常常对我说,‘王晓棠,你一定要好好的,将来再给我们演电影。’我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回到影视岗位,用最好的作品来回报人民。我从厂领导的岗位上退下来后,有更多的时间来全心全意地进行影视创作。现在,我手头抓的一个剧本,磨了差不多10年,写的是一种人的精神。俗话说,好饭不怕晚。我就是想用更多弘扬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来回报人民。这也是我多年从事影视工作坚持的一条原则。” 原载:《文艺报》2011年11月28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11月28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