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微博文学批评新生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涛甫 参加讨论

    文学的衰微与文学批评边缘化
    当下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身处其中的人们遭遇空前的精神磨砺。文学作为触及人心的艺术,本应该敏锐反应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与精神试炼。当代中国应是催生文学繁荣的大时代。但事实上,当代中国超重的现实并没有催生文学的兴盛,现实中的文学常常处于失重状态,对现实的深刻变化缺乏言说的能力。当代作家对周遭世界的变革似乎失去了应有的敏感,也失去了感受这份敏感的能力。
    这是一个精神整体失落的时代,文学作为时代精神的记录者和感应者,其当下处境直观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整体精神状况。文学关乎人的精神生活,文学的衰落标示着当代中国精神生活的粗陋化。文学批评家谢有顺认为,中国文学只有重建起这一精神传统,才有望为人类性的根本处境作证,才能达到新的境界。中国当代文学的所有困局,其实都与此相关。文学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变革,若要再指望通过一些局部的改造而获得新的前景,已经没有可能,中国文学需要的是整体性的重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文学中建立起灵魂关怀的维度,并恢复灵魂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种以生命、灵魂为主体的叙事伦理,重在呈现人类生活的丰富可能性,重在书写人性世界里的复杂感受;它反对单一的道德结论,也不愿在善恶中挣扎———它是在以生命的宽广和仁慈来打量一切人与事。中国当代文学急需重建这种叙事伦理,尤其是其中的生命关怀、灵魂叙事,作为写作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维度,更为当代文学之所需。
    与文学衰落相反的,则是社会的表象化。在表象化社会里,生活充满了非理性、非本质、浮泛的物象,社会充斥着浮躁、喧嚣的表象。人们似乎也习惯了表象生活,面对无处不在的表象,人们往往安于眼前弥漫的喧嚣,把表象本质化、真实化,失去对社会征候的敏感。人们似乎觉得,眼前的喧哗与骚动才是真实的生活,当下即是我们的诗意栖居的居所,感觉不到什么不适,也没有“生活在别处”的疏离感。
    在表象化社会中,媒介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媒介制造表象,让表象成为当下社会的主流风景。社会的媒介化加剧了社会的表象化,使得表象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主导表征。社会媒介化加剧了文学的衰落,文学是安静的沉思,而媒介是喧嚣的表象。在充满表象的世界中,媒介如鱼得水。与之相对的,文学越来越与时代精神绝缘了。在文学衰落的当下中国,文学批评失去了的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学边缘化必然造成文学批评的边缘化,于是乎,文学批评面临着双重的边缘化。这里所言的文学批评双重边缘化,指的是:文学批评不仅失去了对文学的言说能力,也失去对社会生活的发言能力。
    精英文学的式微是文学的不幸,可能是平民批评的大幸。媒介化社会为平民批评的勃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精英主宰的中国社会中,平民作为沉默的大多数,很少有以个人名义发言的机会。媒介化社会让国人有了把握话语权的机会,使得他们不再是《让子弹飞》中“鹅城”的乌合之众,而成为民主社会表达“四权”的主角。媒介化社会以互联网为表达通道,让每个中国人口边都有一个“麦克风”,这可能会成就人的个性化表达,使国人不仅有条件表达,也有能力表达。
    微博时代的庶民批评
    在“五四”时期,“庶民的胜利”是一个伟大的口号。但这一口号的践行,是在若干年之后,尤其在当下中国,庶民的权利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空前的彰显,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
    中国素有文学传统,“兴观群怨”催生了文学,也成就了文学批评。而庶民话语权的真正释放,则是在当下中国。文学是中国民众的传统抒情,微博成就了文学的庶民表达。庶民的众声喧哗,不论是对是错,都在证明一个时代的宽容。庶民的“兴观群怨”,是最为宽广的文学。互联网上的文学批评既是文学民主的体现,也是政治民主的表征。
    微博时代的文学批评不以单数的形式论高下,而是以规模效应获致共振效果。在微博空间里,就单个文学批评而论,微博批评的含金量比较有限,但庶民文学批评恰恰体现了一种原始正义。精英不幸庶民幸。微博成就了庶民批评。在没有微博的日子里,庶民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背影。在微博的日子,庶民成为一个个活跃的公民。微博时代的文学批评,实质上是一种宽广的公民批评。公民批评既是文学批评,也是政治抒情。可以这么说吧,“兴观群怨”的传统,在当下中国、在互联网编织的微博世界里,得到了空前的彰显。
    被稀释的精英文学批评
    微博时代的文学批评,稀释了精英文学批评。微博时代的庶民文学批评,为当下文学提供基点正义。庶民文学批评的繁荣,垫高了文学的“分母”。但是,精英文学批评作为“分子”的批评,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活跃的角色。微博语境下的庶民批评,只是提供了一个时代的基本面,在此基础上,更需要有精英的高度、深度和纯度。微博成就了庶民的文学批评,也限制了庶民的批评。在微博空间中,微博毕竟只是零星的思想,很难有可观的思想高度与厚度。庶民的文学批评为文学提供了宽广的视野,但很难成就批评的高度。
    在微博时代,如何与庶民一起书写大写的时代?这对精英而言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当下中国,是“大众启蒙精英”。甚至有一种说法:大众已经过河了,精英还在摸石头。在微博空间,精英要成为精英,除非获得庶民的认同,否则只能是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在大众喧嚣的语境中,精英如何表现,继而成为引领大众的主导角色?这对于当下精英是一严峻的挑战。在群氓时代,精英启蒙大众似乎不难。而在庶民胜利的语境下,要引领觉醒的大众从小道入大道,难度是不可想象的。就目前而言,精英们可能还缺乏引领大众的能力。
    精英批评何为?
    当下中国,存在两个文学场域:庶民文学与精英文学。这里所讲的庶民文学,表现在微博空间里,主要是指微博作者的叙事、抒情以及评论。在140字的局促空间中,微博作者可以赤裸裸地表达他们的感情。“诗言志”、“兴观群怨”等等传统文学表达,在微博空间中可得到或显或隐的体现。在庶民文学场域中,文学保持着几千年的传统,赤裸裸的表达,赤裸裸的批评。好在,庶民批评在当下中国生逢其时,可以放诞无忌的表达。因此,庶民的批评是当下中国的“国风”。
    微博空间下的庶民批评是一种碎片化、表象化的批评,是一种“繁星体”的小诗。它毕竟不是大体量、掷地有声的专业批评。如果一个时代只有庶民的抒情,没有精英的表达,不管是讴歌也罢,批评也罢,精英式微的时代毕竟是寂寞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期待精英文学以及精英文学批评的隆重出场,期待精英文学以及精英文学批评的双重复兴。精英的双重复兴,首先要求文学在充满表象的世界里,寻找超越表象的路径。文学不仅要记录时代的精神征候,更应该为这个时代确立精神的方位。如何成就文学在大时代中的大作为?文学可能首先要做的是确立自己的当下位置,少一点浮躁,多一点沉潜,潜入世道人心的腹部,把握时代的深水潜流,敏锐地反映时代精神的脉搏,触摸生活“此在”的心跳,以个性化的方式感应时代的征候。
    精英文学批评面临着双重的挑战:一是如何应对庶民的文学批评;二是如何面对精英文学发言。精英文学批评不能仅仅在纯粹的文学圈子中制造“雕梁画栋”,应成为庶民批评时代的意见领袖。要做到这一点,对于精英文学批评来说,甚为不易。如今,在有声的中国,精英文学批评,若要从低迷中走出,需要摆脱腹背受敌的困境:一方面,面对微博世界中的庶民批评,需要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要处理好与庶民批评的关系,既要融入、接纳来自大地的地气,又要超越庸常,引领庶民向高地行走;另一方面,面对精英文学,应当扮演精英文学身上的牛虻,叮住她,刺激她,使其不敢懈怠,始终有一种精神痛感。
    原载:《文学报》2011年03月10日
    

    
    原载:《文学报》2011年03月1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