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王维的终南隐居 ——与陈铁民先生商榷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杨径青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陈铁民先生对唐代山水诗人王维的终南山隐居经历曾有两种看法。他最初认为是半官半隐,后又推翻前说,认为是辞官隐居。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前一种观点可能更接近事实。首先,王维诗《过太乙观贾生房》中所指的“太乙观”并非在又名“太一山”的终南山中。其次,王维在隐居之前作的《谒璿上人》暗示了他不打算隐居。第三,陈氏认为王维辞官隐居一年后又出山为官,但以唐朝的选官制度和王维当时的处境来看,似乎是不可能的。
    关键词 王维 终南山 隐居
     关于王维隐居终南山的性质,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半官半隐,一种认为是弃官而隐。陈铁民先生曾持有前一种观点,见于其《王维年谱》一文。此文最早发表于《文史》第16辑,后收于其《王维新论》论文集中。文中说:“维尝隐居终南山,……本年(741年—作者注)春在润州作的《谒璿上人》说:‘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事往安可悔,余生幸能养。誓从断荤血,不复婴世网。浮名寄缨佩,空性无羁鞅。’诗中表现自己决心隐居学佛,故返京后遂隐于终南。但其时维似并未去职,所以这种隐居实际上是半官半隐。”[①]后来在其《王维生平五事考辨》一文中,陈氏重新审视了以前的观点,提出:
     王维的隐居终南和隐居辋川不是一回事,根据是:第一,隐居輞川时王维居官,隐居终南时则未居官。王维的隐居輞川是一种亦官亦隐,这是大家公认的;隐居终南我原以为情况也是如此,现在看来须作修正。王维《过太乙观贾生房》云:“昔余棲遁日,之子烟霞邻。共携松叶酒,俱簪竹皮巾。攀林遍云洞,采药无冬春。谬以道门子,征为骖御臣。常恐丹液就,先我紫阳宾。夭促万涂尽,哀伤百虑新。……泣对双泉水,还山无主人。”太乙,《元和郡县志》卷一:“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即“太乙”),亦名终南。”《白氏六帖事类集》卷二:“中南一名太一。”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太乙即指终南山。……由这首诗不难看出,王维曾与贾生共隐终南,那时他并未任职,是后来被朝廷征召,才出为“骖御臣”的。[②]
    除了《过太乙观贾生房》一诗,陈氏还举出王维诗《戏赠张五弟諲三首》其三和《投道一禅师兰若宿》,认为这两首诗也暗示了王维是辞官隐居于终南山。但陈氏的主要证据是《过太乙观贾生房》,而且还对诗中的“骖御臣”作了详尽的解释,引文如下:
     《过太乙观贾生房》曰:“谬以道门子,征为骖御臣。”谓己隐居终南之后,复被“征为骖御臣”。骖御,驭者;骖御臣,指侍从之臣。考维开元二十三年任右拾遗,二十五年秋,赴河西节度使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二十六年还长安,仍官监察御史,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是冬,知南选,二十九年春,选事毕,自岭南还长安:天宝元年,为左补阙,四年,迁侍御史。在维所任的这些职务中,只有拾遗、补阙可称为“骖御臣”。……但维拜右拾遗前并没有隐于终南,而是在嵩山隐居,所以,他隐居终南的时间,更确切地说,应在开元二十九年春自岭南北归之后、天宝元年官左补阙之前,历时约一年左右。[③]
    由以上证据,陈氏推翻了他以前的看法,转而认为王维在终南山的隐居是辞官隐居,历时一年左右,然后又出山为官。
     …………
    


    

[①]陈铁民:《王维新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16页。
    [②]陈铁民:《王维新论》,第49、52页、11页。
    [③]陈铁民:《王维新论》,第49、52页、11页。
    原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