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儿童文学:深刻的转向

http://www.newdu.com 2017-10-18 辽宁作家网 李东华 参加讨论

一些于上世纪90年代“倒下”的少儿文学期刊(如《巨人》杂志)今年又重新站了起来,而老牌的《儿童文学》杂志发行量突破百万大关。出版和发表阵地的迅速扩展,发行码洋的全线飘红,郑渊洁、杨红樱等登上了作家富豪榜……这是2009年儿童文学呈现给公众的热闹的外表。儿童文学市场的走红是长期培育的结果,进入21世纪之后儿童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剧烈的转型期,在创作理念、审美追求和精神走向上都有了新的特征。2009年儿童文学的“井喷”状态凝聚着10余年来儿童文学作家和出版人探索突围的艰辛汗水,积淀了更多成功的艺术经验,获得了越来越明晰的方向感。
    寻找自我:
    原创儿童文学的参照坐标
    “全媒体小说”、“分级阅读”、大规模译介域外作品和整理回顾本土经典……这些值得人关注的现象都显示出2009年儿童文学处于一种“四处张望”的姿态,试图在不同的参照坐标系下确立自我的原点,看准发展的方向,汲取前行的动能。
    1.“向下看”——儿童文学作家和出版人的眼睛是朝下看的,他们努力想认清和把握自己立足的这个时代,渴望把根须深深扎进自己脚下的这片坚实的土地。电子传媒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全媒体”小说的出现就是对电子传媒阅读时代的一个积极的未雨绸缪的回应。今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推出了金曾豪的全媒体动物小说《义犬》,这部作品以图书、网络、手机同步发行的形式成为中国少儿图书出版的首部全媒体小说,它的面世或许标志着少儿图书出版新潮流的涌动。
    2.“向外看”——“与20世纪80年代前后原创儿童文学的异常活跃而译介作品相对居于历史配角地位的状况相比,今天的儿童文学译介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更为重要的时代角色。”(方卫平《近年来的外国儿童文学译介》)2009年儿童文学的译介和引进不外乎经典和畅销书两大类,比起前些年更全、更新,范围更广。如新蕾出版社推出的“国际获奖小说系列”和湖南少儿社的“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里面大部分作品都属首次引进。畅销书进入中国读者手中的速度几乎与国外出版同步,引进美国畅销小说《暮光之城》(斯蒂芬妮·梅尔著)的接力出版社这样宣称:“让你与全球流行的阅读前沿无限接近。”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界今年还首次(自1949年之后)系统译介了国外研究成果《当代外国儿童文学理论译丛》(方卫平主编)和《当代西方儿童文学新论译丛》(王泉根主编)。通过最新的经典性的西方儿童文学作品来把握世界儿童文学走向,并从中获得精神资源和艺术滋养,从而提升我国原创儿童文学的艺术品格,寻找新的艺术生长点,并最终能够在世界儿童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当下儿童文学界迫切的愿望。
    3.“向后看”——200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因此,对60年间本土儿童文学创作的回顾与庆典成为重要一景。比较重要的如中少社推出的《共和国儿童文学金奖文库》和《幼儿文学60年典藏》、外研社的《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晨光社的《盛世辉煌——中国儿童文学大奖最精品书系》等等。对于本土经典作品大规模的回顾与整理是这几年儿童文学出版界乐此不疲的事情,它反映出在令人眩晕的多元的创作态势下,儿童文学作家和出版人想抓住一种经过时间和读者检验过的形成共识的艺术原则和价值标准,频频的回望其实是为了看清和坚定未来的路。
    4.“向内看”——最近几年儿童文学作家和出版人把相当的精力用在研究儿童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期待上,参与阅读推广活动是他们比较看好的一种形式。一些出版社和阅读推广人开始尝试“分级阅读”。分级阅读起源于发达国家,在香港、台湾地区发展了十几年。少年儿童在不同的成长时期,阅读性质和阅读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分级阅读就是要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这预示着儿童文学作家们在今后的创作中会更加细致,为“儿童”这个宽泛概念下的每一个亚群体,提供更为到位的有针对性的作品。
    深耕细作:原创儿童文学的创作特征
    2009年原创儿童文学最突出的特征是“细化”,是对“深度”的追求。同往年比较流行“校园”题材相比,今年更偏重于“动物小说”和“冒险小说”,艺术格调也就从校园题材的幽默、轻松、滑稽、搞笑转向了硬朗、阳刚、深沉和惊险。
    1.更加贴近当下孩子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的心灵成长。曹文轩一贯把目光盯向辽远的过去和遥远的乡村,今年却把目光收了回来,在长篇小说《我的儿子皮卡》系列中以轻快、诙谐的语言写出了一个都市男孩的成长历程。张之路的中篇小说《弯弯》写的也是个生活在我们周围的邻家小女孩。秦文君的长篇小说《云裳》、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之《小英雄和芭蕾公主》都关注了汶川地震中的孩子们。徐玲的长篇小说《流动的花朵》和陆梅的长篇小说《当着落叶纷飞》则描绘了农民工子弟的生存状态。此类小说回到了日常生活的现场,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2.艺术主题和风格日趋丰富、深化。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不为商业化所左右,专心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共同组成了绚丽多姿的艺术格局。图画书本是舶来品,在中国引起关注本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可谓处于草创期,但成果却非常丰硕。熊亮今年出版的《一园青菜成了精》以及他前几年推出的“中国情韵系列”确是具有经典品格的作品,他勇敢并成功地传达了中国情怀,留下深刻鲜明的民族印记。湖北少儿社推出的高洪波的童谣儿歌集《会写字的梧桐叶》具有童真的稚拙美;董宏猷的长篇小说《“好大胆”与“好小胆”》幽默、诙谐;张秋生的幼儿童话集《有肉汁味的雨点》小巧、精致、诗意浓郁;沈石溪的动物小说《雪豹也有后爸》让我们再次领略了他作为“动物小说大王”的魅力;王宜振的诗集《21世纪校园先锋诗》则把“超现实主义”的诗歌技巧引入了儿童诗的创作中。薛涛的长篇小说《满山打鬼子》和殷健灵的《1937少年夏之秋》以新的视角回望了抗日战争和战争中的儿童;三三的长篇小说《我童年的秘密》对童年进行了不动声色的深度挖掘;安武林的幼儿童话《核桃鼠和他的伙伴们》稚态可掬;汤素兰的长篇童话《奇迹花园》想象力丰富;金波的中篇童话《蓝雪花》温馨、优美;吕丽娜的短篇童话《未完成的世界》试图在单纯的文字和故事里去思考深邃的人生问题;俞愉的短篇幻想小说《伊莎贝拉跟我走》构思巧妙……儿童诗的收获则有明天出版社推出的最美的童诗——萧萍的《狂欢节,女王一岁了》、张晓楠的《和田鼠一起回家》、王立春的《写给老菜园子的信》。此外,还有白冰、葛冰、徐鲁、程玮、彭懿、李国伟、谢倩霓、李志伟、伍美珍、郁雨君、萧袤、李姗、郝东军、彭绪洛、汤萍、余雷、毛芦芦、张怀存、西篱……都有新作面世,这是个看似没有结尾而又挂一漏万的名单,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都汇入了这个和而不同的艺术的大合唱之中。
    3.人物形象硬朗阳刚,再现英雄情结。和前几年比较流行的“搞笑鬼”、“淘气包”的比较“软性”的儿童形象不同,2009年的原创儿童文学中的艺术形象往往比较硬朗、阳刚,这些小说多以“成长”为主题,如翌平的长篇小说《少年摔跤王》和曾小春的短篇小说《哑树》,张扬了一种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而动物小说的题材本身就决定了它的艺术格调的粗犷和野性。牧铃的动物小说《荒野之王》和《丛林守护神》等充满阳刚之美。
    4.儿童文学理论的新收获。2009年也是儿童文学理论获得丰收的一年。今年出版的儿童文学理论评论著作有束沛德的《为儿童文学鼓与呼》、王泉根的《新世纪儿童文学新观察》、谭旭东的《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李学斌的《沉潜的水滴》等等。另外,湖北少儿社出版的《中国儿童文学60年(1949-2009)》全方位、多维度地梳理和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间的儿童文学。王泉根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对儿童文学的分类问题进行了全新的革新与设计。相对于传统的分类法常常出现重叠和含混的缺陷,这本教材中关于儿童文学的分类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更能充分呈现新世纪儿童文学文体的丰富性与交叉性。
    泥沙俱下:原创儿童文学的发展隐忧
    2009年的儿童文学取得了骄人的市场业绩,但这并不是说它可以高枕无忧,儿童文学依旧需要理性的沉思和艺术的沉淀。长篇小说出版数量众多,但高品质的作品依然稀缺。无论是在思想和形式的探索方面长篇小说都不及短篇小说,当下的一些长篇小说既不能贡献思想,也不能贡献技巧和生活,有长篇之名而无长篇之实,和上世纪90年代相比长篇小说创作呈现丘陵状态,缺乏高峰。
    在金钱的诱惑下,极个别的作品突破了“通俗”的底线而走向了“低俗”,如一家少儿社出版的给小学生读的漫画书里竟然出现了用竹竿挑着短裤“钓MM”的恶俗情节,书的封底居然打出“漫友文化精品系列”的字样,这样的作品尽管只是极少数,但却特别需要警惕,因为如果把童年和孩子当成了赚钱的工具,那将是一场灾难。因此,倡导为孩子们提供绿色的阅读空间是每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和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