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樊迎春:中年镜像——短评裘山山《琴声何来》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同代人》 樊迎春 参加讨论


    作品信息
    《琴声何来》,作者裘山山,原载《长江文艺》2016年第1期。
    
    裘山山,1958年生,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部战区一级创作员。1976年入伍,1978年发表小说、散文。曾任部队文化教员,文学刊物主编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等,并有部分作品被翻译为英文、日文和韩文。现为西部战区《西南军事文学》副主编。
    在雅克· 拉康的镜像理论中,当一个6-18个月的婴儿在镜中认出自己的影像时,他虽然尚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却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完整性。在这个阶段,婴儿首次充分认识到自我。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婴儿就确立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对立。拉康试图通过镜像理论解释人类作为动物是如何获得“我”的概念的,裘山山在《琴声何来》中描述了两个中年人的爱情故事,却让不惑之年的他们互为彼此甚至读者的镜像,让“自我”与“他人”的对立走向了模糊和暧昧。如果说关照人类普遍的精神世界是文学的重要主题,那么《琴声何来》便是在茫茫万劫中窥伺到了一个不同的人,这个人本来隐藏在人群中,有一天突然伴随着优美的琴声闪露刺眼的光芒,竟是熟悉的你我和他。
    男主人公马骁驭作为普遍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在一个雨夜突然被叫到医院,帮一个并没有什么交情的大学同学签字手术,由此拉开回忆的闸门。在裘山山的行文中,马骁驭关于父母关系、大学生活、个人婚恋这三条线的回忆交叉进行,看似只是他个人的生活经历,细细读来却不难发现贯穿始终的是中年人对婚姻、爱情的想象与实践。也是在这些想象和实践中,马骁驭化身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快速浏览他的生活的同时也悄然发现,对“他人”的观察同时是对“自我”的审视。或许我们不曾经历父母离异,妻子背叛,也不曾拥有白马王子似的大学生活,但我们都曾面对挚爱之人的逝去,曾面对工作生活的矛盾,曾面对难以招架的另一半,曾面对雨夜的孤枕难眠,曾面对对自己和对生活的严肃拷问。如果镜像阶段潜在在我们难以追忆的6—18个月,那么“共情”一定追随人的一生。
    吴秋明的出现缓解了这个“王老五”雨夜的孤独,这个其貌不扬甚至有点丑陋的女同学让马骁驭发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裘山山在叙述了众同学对吴秋明的歧视之后对吴秋明还是偏爱的,除了样貌不出众,吴秋明几乎是“完美”的,性格、才华、学识、眼界、品质都到了让人钦佩甚至震撼的程度。庆幸裘山山没有把小说写成庸俗的麻雀变凤凰的逆袭故事,我们在暧昧的结尾中读解到了更有意义的指向。
    小说中充斥着马骁驭个人的婚恋故事,也布满他和吴秋明关于心理学问题的讨论。在他们的讨论中我们会发现看似普通的日常生活其实携带着许多问题,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背负着太多疾病和扭曲。于是,当我们读到结尾的那封信,当我们明白吴秋明这么多年的人生选择皆源于那段伤感的儿时记忆时,不需要精神分析学的解读,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她隐瞒真相背后的愧疚与孤独。我们不用专业知识去判断吴秋明到底是不是同性恋,或者有恋母情结,或者任何其他的心理疾病,我们仅仅关注这种隐瞒、愧疚及孤独本身。
    吴秋明的隐瞒或许出于隐私的考虑,但她的匆忙婚姻,何尝不是对流言蜚语的恐惧与妥协。当我们怨恨世界对我们的极度苛责时,似乎也可以同时反思我们给予他人的包容,我们赋予自己的坚持。对于愧疚和孤独,文中在写马骁驭母亲的病时有这样一段话,“从家人查出癌症的那天起,你的所有决定都是错误的,怎么做都是错。因为你无法做两次选择,无法比较”,吴秋明和她的荷香姐也正是这样的困境,睿智如秋明,她何尝不明白这样的道理?但即使是心理学专业的博士后,也依然无法在理论的指导下做出应然的选择,无法逃脱个人的情感魔障。那我们呢?如果马骁驭这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朝朝暮暮,吴秋明这面镜子,便照出了我们精神生活的今生今世。拉康清除不了任何人的童年记忆,心理学掩藏不了最深沉的人类情感。当我们蹒跚着学会在镜中区分“自我”与“他人”时,却无法预测今后的漫漫人生何时要与“他人”遭遇至难舍难分。
    文中多次提到周杰伦和费玉清合唱的《千里之外》,这首歌历来以周杰伦和费玉清风格迥异的合唱闻名,正如“自我”与“他人”,再多迥异依然可以交融,可以带来刻骨铭心的经历与创伤。“琴声何来,生死难猜,用一生去等待”,方文山唯美的歌词在此被裘山山借用,琴声从何而来,琴声因何而来,正是通过这充满象征意味的琴声,裘山山赋予了这对中年男女的镜像以最普遍的人性、最独特的孤独,也赋予了镜像之外的男男女女,对包容与理解的反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