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比较文学 >

第一代学院新诗批评者:沈从文与苏雪林比较(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 陈卫/陈茜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参见苏雪林:《我的教书生活》,载《苏雪林文集》第2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88页。另有研究者更具体谈及武大印行沈从文讲义的情况,“这套讲义印成线装书形式,前半部是编选以供学生参考阅读的新诗分类引例,后半部是作者6篇谈新诗的论文。此后,该讲义中的《论汪静之的〈蕙的风〉》、《论焦菊隐的诗》等诗论文章又陆续单篇发表”。参见吴世勇:《沈从文年谱1902-1988》,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98页。
    ②沈从文《沫沫集》中的多数文章都于1930-1932年发表,此书由上海大东书局1934年结集出版。本文所引用的沈从文论文皆来自《沈从文文集》第11卷,花城出版社1984年出版。为确定其历史价值和查找方便,尽可能列出其最初发表处。沈从文的《新废邮存底》中也有论诗的文字,因时间置后,暂不予论及。
    ③苏雪林的讲义在台湾有过两个版本,一为1979年台湾的广东出版社出版的《二三十年代作家与作品》,二为台湾的纯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安徽文艺出版社在1996年出版了《苏雪林文集》,第3卷为文艺批评集。
    ④此文写于1930年7月26日,沈当时在中国公学工作;发表于《现代学生》1930年第1卷第1期,沈此时已在武汉大学任教。参见吴世勇:《沈从文年谱1902-1988》,第95页。沈从文在文中说“对于这三个新时期的新诗,从作品、时代、作者各方面加以检察、综合比较的有所论述,在中国这时还无一个人着手。”此言并非准确。1929年,朱自清已经在清华大学开设新文学课,有新文学纲要讲义,只不过没有写成文章公开发表。
    ⑤沈从文:《论朱湘的诗》,载《文艺月刊》1931年第2卷第1号。
    ⑥沈从文:《论焦菊隐的〈夜哭〉》,载《中央日报·文艺周刊》1930年第5期。
    ⑦沈从文:《论刘半农的〈扬鞭集〉》,载《文艺月刊》1931年第2卷2号。
    ⑧沈从文:《论闻一多的〈死水〉》,载《新月》1929年第3卷第2期。
    ⑨沈从文:《论汪静之的〈蕙的风〉》,载《文艺月刊》1930年第1卷4号。
    ⑩沈从文:《论徐志摩的诗》,载《现代学生》1932年第2卷第2期。
    (11)马森:《论苏雪林教授〈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载《文教资料》(初中版)2000年2期,第31~40页。
    (12)方维保:《论苏雪林的文学批评及其对新文学学科创立的贡献》,载《长江学术》2007年4期,第10~18页。
    (13)苏雪林:《我的教书生活》,载《苏雪林文集》第2卷,第88页。
    (14)苏雪林:《我的教书生活》,载《苏雪林文集》第2卷,第89页。
    (15)沈从文:《论朱湘的诗》。
    (16)沈从文:《论汪静之的〈蕙的风〉》。
    (17)沈从文在武大时期,陈西滢等鼓励他学英文,但他一个月下来,“二十六个字母也背不清楚。”由于无学历,沈从文在武大未能聘为讲师;后于西南联大任教,也颇费周折,1939年8月聘为国文系副教授,1943年8月改聘教授。参见吴世勇:《沈从文年谱1902-1988》,第99、98、220、255页。
    (18)苏雪林:《中年》,载《苏雪林文集》第2卷,第243页。
    (19)苏雪林:《苏雪林民国二十三年日记》,武汉图书馆特藏部收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