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普鲁斯特《追寻逝去的时光》中“可见”与“不可见”的主题(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欧美文学论丛》 涂卫群 参加讨论

    至于贝高特的灵魂是否返回自己所由从来的故国,小说并未作出明确回答。作者的目光再次转向人间。如果贝高特“并非永远死去”,那是依靠他的作品:作品在橱窗中独特的排列方式使它们看上去如同“展翅的天使”,成为作家“复活的象征”。在此复活是一种象征,如同在对凡特伊的音乐的演奏中,他的灵魂复活。作品在普鲁斯特那里,不仅与“复活”有关,同时是“最后的审判” 。这似乎表明,普鲁斯特笔下的人间生活似乎只是一次往返。也许这也意味着,由于时间有限,恢复记忆的问题非常重要。
    普鲁斯特对于不可见的现实的兴趣,早在《快乐与时日》(1896)和《让•桑德伊》(1895-1899)中便出现了,这一主题总是与音乐、灵魂和宗教仪式的主题相联系。在《快乐与时日》中的《听音乐的家庭》一文,展现了一个家庭在傍晚时分一同倾听音乐,并将家庭的灵魂寄托在歌声中。而此时所有家庭成员分享同一个“宗教之梦”,参与同一场“不可见的弥撒”,从而得以实现“灵魂的真正统一”。 而在《让•桑德伊》中同样出现了一个善解人意、能够给人以安慰、平息爱的痛苦的小乐句,对于主人公让而言,它是“一个不可见的、神秘的造物,它存在于自然中,离他很近,但却隐藏着,近在他身旁,他却感觉不到它。”同样,是演奏家们“神奇的仪式” ,使它最终显露。从普鲁斯特初期的创作,到《追寻》中斯万和马塞尔的体验,音乐引领人与不可见的现实沟通,以及音乐与宗教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这一点始终未变。关于音乐与宗教的关系,普鲁斯特在一封写于1895年的信中这样表述:
    音乐的本质在于在我们身上唤醒灵魂的这种神秘底蕴(le fond mystérieux)(用文学并且从总体上看用所有有限的表达方式难以表达的的底蕴,这些表达式或者采用文字,从而采用意念——确定的东西;或者采用确定的物品——绘画、雕刻),灵魂的神秘底蕴始于有限和所有以有限为目标的艺术终止的地方,也是科学终止的地方,为此我们可以说它是宗教的(religieux)。
    当时,作者距离《追寻》的构思和写作还十分遥远。在他的心目中,只有音乐可以容纳灵魂的无限的底蕴,文学、绘画、雕刻因其表达媒介的确定性而不足以表达无限。在此,尚未涉及任何建筑问题。同时普鲁斯特显然认为超越艺术和科学的是宗教。而宗教的含义,并非涉及某种具体的宗教教义,而仅仅是人对无限的渴望。我们已经看到,在《追寻》中,音乐仍占据重要位置,是音乐先后使两位主人公与不可见的现实有了沟通,而接纳这一现实的是灵魂;并且凡特伊的音乐能够实现“灵魂的交流”;最终,不可见的现实指向另一个世界;而艺术家的创造在不自觉间遵循另一个世界的法规。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小说中的“不可见的现实”与“灵魂的神秘底蕴”仍然关系密切。可以说,这一底蕴,实际上表达了人的一种超越尘世的心灵维度。不过作者已经能够通过小说来唤醒这一底蕴,实现灵魂的交流。而这与来自中世纪的建筑——教堂(典型的宗教建筑)对作者的启示密不可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