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哈贝马斯的纸片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读书》2007年第2期 曹卫东 参加讨论

    “二战”之后,德国的思想文化始终面对着第三帝国这个历史的他者而无法逾越。对于德国人来说,这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历史罪责,他们注定要在道德忏悔与文化反思中重建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
    但是去年有一部电影,似乎在有意识地挑战人们的记忆和反思。这就是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热映过的《帝国崩溃》(Der Untergang)。该片由德国著名导演西尔施贝格尔(OliverHirschbiegel)执导,主要描写的是希特勒和第三帝国最后几天的灭亡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影片没有展示苏联红军最后瞬间包围柏林摧毁第三帝国的宏阔场面,而是把镜头对准了希特勒那岌岌可危的地下工事,用他的贴身秘书容格(Traudle Junge)的第一人称视角,力图真实地展现鲜为人知的帝国历史内幕。
    据说,《帝国崩溃》在德国上映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原因在于:首先,这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尝试从“正面”来描绘希特勒的影片,并有一定的纪实性。其次,这是德国战后第一部由真实演员饰演希特勒的影片。德国六十年来政治文化中有一个不容突破的禁忌:举凡电影里的希特勒形象,都只能以纪录片的形式来展示。但西尔施贝格尔这次一反常态,精心挑选了《柏林苍穹下》(Der Himmel überBerlin)的主角演员布鲁诺·冈茨来扮演希特勒,令人为之震撼。而最关键的恐怕还在于,《帝国崩溃》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刻画希特勒形象时,不是像以往那样着力揭露其作为战争狂人的小丑本质,反而有意无意地努力展现他对身边随从人员的关爱,对周围女性的彬彬有礼,让人觉得电影试图告诉人们,希特勒虽然恶贯满盈,但到底也还是有“人性”的一面。《帝国崩溃》因而引发了如此巨大的争议,其激烈程度甚至远远超过同时出炉而且还摘得金棕榈奖的《华氏九一一》。
    电影先搁置不谈,我们这里关注的是电影背后隐藏着的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重要人物,以及这个人物在二○○六年掀起的阵阵风波。这个人就是去年九月十二日刚刚辞别人世的费斯特(Joachim Fest)。费斯特于一九六三年成为北德电视台的主编,一九七三年开始担任德国最有影响的报纸《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的主编,前后长达二十年。费斯特不仅仅是一个出色的传媒人,更是一个颇有影响的历史学者,以顽固的保守主义立场著称。他对德国历史、特别是第三帝国的历史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先后出版了《第三帝国的面目》(Das Gesides Dritten Reiches)、《希特勒传》(Hitler)以及《帝国崩溃:希特勒与第三帝国的灭亡》(Der Untergang,Hitler und das Ende des D)等书。这些著作长期占据西方畅销书的前列,为费斯特赚取丰厚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使他赢得了隆隆的学术声名。电影《帝国崩溃》主要就是根据其同名著作改编而成的。
    众所周知,二○○六年的德国文化界被所谓的“格拉斯事件”闹翻了天。二○○六年八月十一日,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格拉斯爆出了自己半个世纪之前的纳粹身份:十五岁的格拉斯出于对家庭的叛逆,报名参加了第三帝国的潜艇部队,由于年龄不够而遭到拒绝。次年,他应征加入了党卫军冲锋队。一九四五年,格拉斯在战争中受伤成为美军的战俘。一九四六年,格拉斯离开战俘营,摇身一变成了和平主义活动家和出色的作家、艺术家。盛名之下,他作为党卫军冲锋队成员的历史也就被深深地掩埋了起来。这段往事,像一颗定时炸弹,引发了一场文化地震。尽管格拉斯勇于自曝历史,充分证明了他的非凡勇气,但世人的反应还是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
    费斯特自然不会放过介入“格拉斯事件”的良机。他觉得,格拉斯的坦白无论如何来得都太晚了。正是由于成功地隐瞒历史,人们才把荣誉的花冠加到了格拉斯头上,以他为德国的良知与楷模,而他也时常以道德批判者自居。如今,由于迟到的诚实,格拉斯必须归还世人所赋予的一切荣誉。在接受德国《图片报》(Bild)采访时,费斯特连挖苦带讽刺地指出:
    我真的无法理解,一个人竟然在长达六十年的时间里对自己的民族问心有愧,而且恰恰是在纳粹问题上——直到现在才承认他自己曾深深地卷入其中。……格拉斯的行为对我来讲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实在说不清楚。……哪怕是他用过的老爷车,我也不会再买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