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论全球化视野中的文学的民族性(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吴圣刚 参加讨论

    三、民族性与世界性:共存共生
    在研究文学民族性问题的同时,文学的世界性问题也客观地存在着。文学的民族性是地域性的概念,世界性则是超地域性的概念,二者都是比较而存在的。人类早期,人们的生活相对封闭,文化的交流相当有限,文化的民族性问题难以凸显。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交往逐渐频繁,不同民族生活的各个侧面的内容被置于同一个平面上比较,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就明显地呈现出来。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人类的封闭是暂时的、相对的,交流开放是绝对的、永远的。所以,在这种交流开放的情境中,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独特性将不断地呈现出来。同时,民族性的存在既不能永远封存,也不能展现出来之后成为一个无人能识、无人能懂的怪异存在,必须是一种能够阐释、能够理解的一种方式,这就是民族性存在的世界性。“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民族性,正是基于全球化语境的民族文化创造”[4]。民族性与世界性共存于一个比较的过程之中,但二者的紧张关系现实地存在着。简单的逻辑判断是,民族性重要还是世界性重要?这似乎是一个熊掌与鱼的逻辑悖论。如果我们改变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重新考量文学的实际就会逐渐明白,民族性和世界性都是当下和未来文学必有的属性。
    鲁迅先生曾经提出“(文学艺术)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5]81的命题,这是符合哲学定律和辩证法原理的,因为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这一命题的重心在于民族性。鲁迅提出这一命题时,中国还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比较弱,尽管鲁迅也提倡拿来主义,但更迫切的是文化的自强、独立,他深知民族文化强大了而且有自己的独特品质,自然就会具有世界性。文学的问题不是有没有世界性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民族性的问题。如果民族文学本身十分孱弱,没有独立的民族品格,就不可能有资格和别的民族文学放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比较,那么世界性就无从谈起。所以,民族性在某一特定时期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中,虽然政治范畴的殖民统治基本成为历史,但经济、文化上的殖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文化领域的世界性因素并不稀缺,缺位的有可能是民族性的要素,因此倡导和培植民族性较之于普及世界性更为重要和紧迫。民族性关乎文学的独立,关乎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身份、地位,从内在来说是文学的质。质的规定性从根本上影响着文学的走向,文学只有在民族性的规约下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特质,才可能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
    与此相对,也有人提出“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这是一个把规律具化为现象的逻辑设想。在实际中,我们完全可以把一个规律性的过程倒置推演,譬如文学,越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越能够让本民族感到自豪,同时也能够为其他民族接受。但迄今为止,我们所接受的文学作品首先是在本民族产生影响的民族性文学,而不是“世界型文学”,其世界性影响的产生是基于其民族性基础的。所以,真正纯粹的“世界型文学”是不存在的,所有的文学仍然是民族文学。基于这种理解,我们更愿意把“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作为强调文学自身开放的命题。在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任何民族文学都不可能自闭,都必须放在世界文学的大环境中考量自身,显示自身存在的价值,或者闪耀民族性的光彩。世界各民族的文学都有自己的精华和闪光点,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都可以成为繁荣和提升民族文学的宝贵资源。是民族性重要还是世界性重要?符合实际的逻辑是,尽管人类已经开始了“全球化”的生活,但人类的文学不能都是相同的内容、相同的秉性;同样,尽管各民族的生活、语言、文化存在着差异,但文学也不能成为“锁在深闺人未识”的文学。不同民族的文学应该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同时也应该具有世界视野,具有超越本民族审美局限的气魄,并在这种超越中具备世界性。强调民族性并非彻底否定世界性,民族性在于凸显个性,世界性是为了突出共性;强调民族性在于保持独立性,重视世界性是为了增强开放性,而当下更需要关注文学的民族性。文学民族性和世界性在理论和实践上是能够实现统一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