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查尔斯.E.布莱斯勒:《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第5版),赵勇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62页。 ②参见方珊:《形式主义文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③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2页。 ④钱锺书:《谈艺录》,第363页。 ⑤钱锺书:《谈艺录》,第35页。 ⑥钱锺书:《谈艺录》,第320-321页。 ⑦李辉凡:《早期苏联文艺界的形式主义理论》,《苏联文学》1983年第3期。 ⑧J.M.布洛克曼:《结构主义:莫斯科—布拉格—巴黎》,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3页。 ⑨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39页。 ⑩朱栋霖等:《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30页。 (11)朱栋霖等:《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上)》,第136页。 (12)朱栋霖等:《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上)》,第254页。 (13)朱栋霖等:《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35页。 (14)朱栋霖等:《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下)》,第256页。 (15)方珊:《形式主义文论》,第288-290页。 (16)(17)方珊:《形式主义文论》,第292页。 (18)陈晓明:《理论的赎罪》,《文艺报》1989年5月12日。 (19)李劼:《试论文学形式的本体意味》,《上海文学》1987年第3期。 (20)黄子平:《得意莫忘言》,《上海文学》1985年第11期。 (21)黄子平:《论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艺术发展》,《文学评论》1984年第5期。 (22)南帆:《小说技巧十年——1976-1986年中、短篇小说的一个侧面》,《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第3期。 (23)参见吴功正《论新时期小说的形式美的演变》一文和何振邦《新时期的文学形式演变的趋势》一文。 (24)参见季红真:《神话世界的人类学空间——释莫言小说的语义层次》,《北京文学》1988年第3期。 (2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35页。 (《中国文学批评》2015年第2015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