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参见高尔基《论技艺》,《论文学》(续集),冰夷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85页。 ②R.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丁泓、余徵译,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234页。 ③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1页。 ④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之中的“人物”与“情节”章节》,方土人译,卢伯克等《小说美学经典三种》,方土人、罗婉华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⑤爱·缪尔:《小说结构》,罗婉华译,《小说美学经典三种》,第355、362、363、373页。 ⑥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姚锦清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59页。 ⑦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 ⑧卢卡契:《〈欧洲现实主义研究〉英文版序》,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卢卡契文学论文集》第二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8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第32页。 ⑩(16)南帆:《经验、理论谱系与新型的可能》,载《文艺争鸣》2011年第7期。 (11)参见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鲁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8页。 (12)(13)(14)戴卫·赫尔曼主编《新叙事学》,马海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第13页,第8页。 (15)詹姆斯·费伦、彼得·J.拉比诺维茨主编《当代叙事学理论指南》,申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页。 (17)南帆:《虚构的特权》,载《文艺报》2014年4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