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文学理论的历史如何可能?(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 高建平 参加讨论

    二、文学理论史的依附性与独立性
    文学理论史从一开始就具有双重的性质。首先,文学理论本身就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有一段时间,有人提出,要建立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这本身已经成了笑话。没有文学,哪来的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建筑在文学的基础之上,与对文学的论述、评论和思考有关。“理论”(theory)在希腊文中的本义是look,只是后来才发展出comtemplation以及mental conception的义项。由此,理论对于世界来说,具有依附性;而文学理论则对文学有依附性。在这里,可以用“毛”与“皮”的关系来比喻,文学是“皮”,关于文学的理论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国古代有“诗话”、“词话”,有文章的评点,后来有小说的评点。这些形式,将文学与评论的关系,展现得很直接。评论是针对某一句诗、小说中的某句话、某个人物的某种表现等等而言。现代文艺学与哲学、宗教、美学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探讨与历史、社会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关系,从而尝试进行理论建构,完成自身的逻辑统一性,从而拉开了与文学的批评实践的距离,但这一事实并不否认文学理论最终还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就像使毛离开了皮而独立起来。羊毛离开皮独立,可以编织成花式繁多的羊毛衫,虽然好看,终非活物。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依附关系,当然影响到文学理论史与文学史的关系。那么,是否因此就可以说,文学理论的历史,对文学史也是一种单向的依附关系?不能,这里实际上存在着的,是双向建构关系。文学形成关于文学的理论,而人们又是根据文学理论所形成的对文学的认识来书写文学史的。
    首先,试图给文学写史,这本身就是文学地位的体现。世间万物,值得写史的并不多。为一人一事一物写史,说明此人、事和物的重要性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许多古代工匠作了许多非常精美的器物,但这些工匠不但没有人给他们写史,连名字也不能留下来。秦俑留名,不是为史。由此我还想到那篇著名的散文《口技》,“京有善口技者”,但他叫什么名字呢?不知道。我们在《庄子》、《墨子》等许多古书中,也有许多奇技的记载,但这还不是史。解牛的庖丁叫什么名字,庄子没有记载,他是以解牛为例说别的意思,不是要记载解牛本身。
    其次,文学史的不断改写,也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探讨有了发展变化的结果。例如,哪些写作属于文学,不同时代人们的认识不同,于是,在史书中反映就不同。中国古代重诗歌散文,谈诗歌散文的就比较多,谈小说戏剧的就少。一些古代小说名著,作者的名字,作者的身世,都很不清楚。原因就在于,他们在自己生活的年代,并不受人们的重视。这些都与关于文学的观念有关。理论调节人们的注意力,使有些文学作品进入史家的视野,有些被摒除在外。
    再次,文学理论形成关于文学价值标准。这在对近现代和当代文学的评价中,显得更加明显。不同的历史时期,入选文学史的作家作品,以及对这些作家作品的评述的篇幅、角度,乃至评价都不同。
    我们记得曾有过多次的“重写文学史”的呼吁,以及新的文学史被一次次地写出。在这背后,有关于文学的观念、理论和视角的变化,由此带来的标准、尺度、方法的变化。
    如果进一步思考,我们可以这样说,文学本身也是一种建构。有人说,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如果这种说法对民族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对于文学来说,这种说法就要一百倍地成立。民族有人种、血缘的依据,更重要的还有历史延续性因素以及非想象的经济和政治因素等等,这一切都难以解构,在制约着“想象的共同体”的说法。对于文学来说,这一切都不存在。将一些写作看成是文学,而另一些写作不是文学,似乎全凭“想象”,并且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想象。前面说过,从诗文为重,到小说戏剧的加入,是一变。其实,书信、公文、节庆丧葬的祭祀文字,各种各样的实用性写作,都不是与文学天然绝缘的,其中许多都有文学性,甚至是美文。给朋友、敌人、妻儿、父母的信,都能成为文学作品。近些年,又有大变的趋势。古代的史传,被说成是史传文学,当代的博客或短信,被命名为博客或短信文学。还有各种各样的文体的突破、交叉、创新。这些新的形式,引发着理论的思考,通过理论的论证,文学的范围又不断扩大。有人说,这是新写作方式的出现,与理论无关。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新的写作引发了思考,但成为“文学”,应该是有门槛的,这个门槛是理论所打造的。由于理论的工作,一些新的写作样式被人们当做“文学”来关注,被授予“文学”的资格,被纳入到“文学”这个“想象的共同体”之中。
    到此为止,我们只是谈论了文学理论对文学史的建构作用。那么,我们怎么看待文学理论的历史呢?一种可能的选择是,文学理论并没有独立的历史,它只是文学史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将文学史看作是文学的创作、接受、批评的综合体,理论包含在其中。当我们读历史上的一些文学作品时,作家的论述,同时代人和后人对作家作品的批评,都是很重要的,也应该读。文学理论影响了人们对文学的接受,从而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走向,它们本身已经成为文学史的组成部分。这些批评都是对作品的批评,这些理论都是关于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理论,离开了作品和文学现象而独立地看,很可能就失去原有的意义。
    我们常常问一个问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伟大的文学传统,是如何形成的?这是一个巨大、复杂,因而极难回答的问题,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下子出现成串的天才,造就文学的黄金时代,从而形成一个民族的伟大的文学传统,这当然是由于各种机缘的原因,形成了天才出现的土壤。在这里,一种恰到好处的理论的建构和对理论的理解、信仰和追求,与其他因素一道,在起着作用。我们在这里可以坚持,理论不应该被分开,它只是影响文学发展的多种因素之一,从来没有单独起作用。并非理论化的程度越高就越好,过度的理论化,只会扼杀而不是培育文学的创造力。但从另一方面讲,一些理论学科的历史,从来都是这样。我们不能说,由于它们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就说我们不能在思想中将它们抽象开来,描述它们的历史。我们不能离开生活来抽象地讲哲学史、美学史、伦理学史、心理学史,甚至经济学和社会学史也与生活的其他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专门学科和人的专门活动的历史的写作,都只能是通过将在生活本身中不能分开的事物,在思想中努力分开,从而完成了的一种活动。文学理论的历史,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才是可能的。然而,我们的叙述还不能到此为止,文学理论史的存在,还有着其他的多种理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