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苏辙对储光羲的发现与推尊(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 刘蔚 参加讨论

    朱刚曾经指出苏辙抬出储光羲意在过渡到学习陶渊明,“可见储光羲诗在苏辙心目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此意义在《栾城遗言》中有明确的表述:‘唐储光羲诗,高处似陶渊明,平处似王摩诘’,由此可知,储光羲只是一个阶梯,顺着这个阶梯要走向苏辙与东坡、山谷共同心仪的艺术高峰:陶渊明”(42)。这种分析非常精辟深刻,但笔者认为,储光羲不仅是通向陶渊明的阶梯,同样也是通向杜甫的阶梯,在宋代诗学史上具有双重的阶梯意义。
    储光羲诗与陶诗的渊源关系自古以来就有所发覆,董其昌《书禅室随笔》卷一云:“陶靖节诗,储光羲之源委也。”(43)《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五评储光羲:“其诗则源出陶潜,质而不俚,在开元天宝能卓然自成一家。”(44)其实储光羲诗与杜诗也是有关联的,但这种关联却常为古今学人所忽略。储光羲是一个富有儒家现实关怀精神的诗人,这一点上他与同时期的王维、孟浩然、李白等人略异,却和杜甫非常接近。《礼记·儒行》云:“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储光羲正是这样的儒者,他的诗集中确有不少关怀现实之作,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称其文赋“虽无云雷之会,意气相感;而扶危拯病,绰有贤达之风”(45)。《庚溪诗话》卷下评价:“唐储光羲诗曰:‘翰林有客卿,独负苍生忧。中夜起踯躅,思欲献厥谋。君门峻且深,踠足空夷犹。’又陶翰诗曰:‘骏马黄金勒,雕弓白羽箭。射杀左贤王,归奏未央殿。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东出咸阳门,哀哀泪如霰。’此二诗,一则文士居近列,怀忠而不获吐;一则武将任边琐,有功而不得伸。观此,则上之人不可不属通臣下之情也。”(46)储光羲的诗集中有两首《效古》“大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妇人役州县,丁男事征讨。老幼相别离,哭泣无昏早”,与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所富含的心忧黎元的艺术精神如出一辙。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储光羲确可称为杜甫的同道者。
    苏辙对于杜甫的推崇与黄庭坚有别,不仅仅在于句法、格律、篇章布局上,更注重其现实关怀精神和道德意识。苏辙《诗病五事》批评李白:“李白诗类其为人,骏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也。语用兵则先登陷阵,不以为难;语游侠则白昼杀人,不以为非。”而褒扬杜甫曰:“杜甫有好义之心,白所不及也。”(47)即称许杜甫的道德文章。王巩曾评价苏辙:“一时经国虑,千载爱君心。”(48)由此可见,这种经国之虑和爱君之心,正是苏辙与杜甫以及储光羲的相通之处。
    在宋代崇陶尊杜的诗学走向形成的关节点上,苏辙找出了一个最兼具陶杜二人诗歌艺术特征的储光羲,既与自己深度契合,又与苏轼、黄庭坚的诗学理想相应和。苏辙推尊储光羲旨在倡导、标榜出一种创作准的,对宋调的确立具有导夫先路的实际意义。关于宋诗的特征,学术界早有论述。钱锺书先生《谈艺录》认为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以此观之,苏辙诗是宋调的先声或代表,总体来看重义理,少兴象,锻炼字句,用典绝妙。贺裳评道:“栾城身分气概总不如兄,然潇洒俊逸,于雄姿英发中,兼有醇醪饮人之致。虽亦远于唐音,实宋诗之可喜者也。”(49)苏辙的诗很受南宋陆游的推崇,周必大《跋苏子由和刘贡父省上示座客诗》:“吾友陆务观,当今诗人之冠冕。数劝予哦苏黄门诗,退取栾城集观之,殊未识其旨趣。甲申闰月辛未,郊居无事,天寒踞炉如饿鸱,刘友子澄忽自城中寄此卷相示,快读数过,温雅高妙,如佳人独立,姿态易见,然后知务观于此道真先觉也。”(50)元人方回也说:“周益公尝问陆放翁以作诗之法,放翁对以宜读苏子由诗……或问苏子瞻胜子由否,以予观之,子瞻浩博无涯,所谓诗涛汹退之也。不若所谓诗骨耸东野则易学矣。子由诗淡静有味,不拘字面事料之俪,而锻意深,下句熟,老坡自谓不如子由。识者宜细咀之可也。”(51)从以上论说中可以看出,众家均认为苏辙与苏轼的诗风不同,用钱锺书先生诗分唐宋的观点来考量,苏轼诗有唐音,苏辙诗有宋调。反观储光羲的诗歌创作,同样也不太具备盛唐气象,以致遭到后人非议,“唐五言诗,开元、天宝间大匠同时并出。王右丞而下如孟浩然、王昌龄、岑参、常建、刘眘虚、李颀、綦毋潜、祖咏、卢象、陶翰之数公者,皆与摩诘相颉颃。独储光羲诗多龙虎铅汞之气,田园樵牧诸篇又迂阔不切事情,而古今称储王,何也。”(52)这恰恰说明储光羲的诗歌与唐音有别,透露出一些宋调的先声,一是内涵上注重载道、尚理;二是技巧上讲究比兴寄托,用笔曲折;三是风格上追求淡静有味,平实圆熟。这种风味在某种程度上兼具了陶渊明和杜甫诗的特色,是与唐音的丰神情韵有别的一种艺术范式,为宋调的主要特征。可以说,储光羲的诗是唐人中的宋调,苏辙的诗是宋人中的宋调。苏辙推崇储光羲如同陆游推崇苏辙一样,实际上推示出了宋型诗歌的作诗门径,在宋诗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导向作用和意义。
    苏辙选择了储光羲作为他理想的诗学典范,这是个人和历史的必然。但储光羲毕竟不是诗歌史上真正一流的大家,他的艺术成就既无法与陶渊明比肩,也无法与杜甫抗衡,典型性和代表性都不足以成为宋诗发展的路标。所以尽管苏辙一再推崇储光羲,但储氏还是没有被宋代诗人广泛地接受,随着他们对诗歌发展方向的理性思考的逐步成熟,宋代诗人最终确立了陶渊明与杜甫这两个中国古代诗歌最优秀的双子星座为艺术典范,至此,宋人选对了创作道路,宋代的诗歌也由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清刚风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