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苏辙对储光羲的发现与推尊(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 刘蔚 参加讨论

    第二,科第情况相似,均年少时即进士高第,名动一时。储光羲生于景龙元年(707)(17),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称:“开元十四年(726),严黄门知考。鲁国储公进士高第,与崔国辅员外、綦毋潜著作同时。其明年,擢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者,皆当时之秀,而侍御声价隐隐轥轹诸子。”(18)可见储光羲19岁即登进士第。苏辙生于宝元二年(1039),18岁随父兄赴京应试,19岁举进士释褐,苏洵“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世。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19)
    第三,仕宦经历相似,均长期沉沦下僚,并卷入政治党派斗争的漩涡之中,深受牵连,有多年闲居、贬谪经历,仕途较为坎坷。储光羲自开元十四年(726)登科授官后,长期屈居下僚,历任县尉、主簿等职。因政治上隶属于座师严挺之及其好友张九龄为领袖的文儒集团,被李林甫为代表的吏能集团所打压排挤,两度赋闲隐居。天宝七、八载间四十二三岁,才重入仕籍,拜太祝;天宝九载(750)任监察御史,是其一生仕历中最高官阶;天宝十五年(756)50岁身陷安禄山叛军中,至德二载(757)因受伪职被系狱中;肃宗上元元年(760)遇赦,是年54岁。其后事迹无考。(20)苏辙进士及第后于嘉祐六年(1061)23岁时应制举,但一直闲居侍父,后丁父忧,熙宁二年(1069)31岁才步入仕途,因与王安石新党议事每不合,外任陈州学官。元丰二年(1079)41岁又因苏轼乌台诗案贬筠州盐酒税,元祐元年(1086)48岁被起用,此后累迁翰林学士。但56岁后又开始遭致贬谪,66岁闲居颍昌,8年后病卒。(21)二人一生均仕途崚嶒,未能有较大政治建树。
    第四,思想底蕴相似,均以儒为重,儒道互补。储光羲出身于世代习儒的家庭,自谓“世业传儒行”(《游茅山五首》),一生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一直抱有强烈的用世之心。虽然他深谙道家养生之学,但那只是韬光养晦的一种方式,所以葛晓音说:“尽管他常怀独善之志,又好长生之说,积极入世仍是他的主导思想。”(22)苏辙的思想底蕴也是儒家,一生积极入世,人生低谷期则试图将孔孟的人学与老子的道论融合为一,“在人格理想上,他试图同时兼有儒家的入世、建功立业的社会价值维度与道家的清静无为、适性逍遥个体价值维度,从而建构一种新型的仕与隐、兼济与独善二元选择模式的理想人格结构”。(23)
    第五,知识结构相似,均于诗文之外致力于经学研究,颇有建树。据殷璠《河岳英灵集》记载,储光羲著有《九经外义疏》二十卷,“言博理当,实可谓经国之大才”(24)。九经为大经(《礼记》和《左传》)、中经(《毛诗》、《周礼》、《仪礼》)和小经(《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的统称,是唐代明经科考试的主要内容。能为九经作疏,足见储光羲学养之深厚。(25)苏辙《颍滨遗老传》亦自称:“平生好读《诗》、《春秋》,病先儒多失其旨,欲更为之传。老子书与佛法大类,而世不知,亦欲为之注。”(26)《栾城遗言》记载:“公曰:吾为《春秋》集传,乃平生事业。”苏辙生平著有《诗集传》、《苏氏春秋集解》、《论语拾遗》、《孟子解》等著作,可谓经学著作颇丰,在宋代诗人中特点颇为突出。
    第六,性格相似,均较为沉稳、淡泊。储、苏二人年轻时虽也都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但基本性格却不是外向型的。储光羲性格内敛,不事张扬,“见人乃恭敬,曾不问贤愚。虽若不能言,中心亦难诬”(《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储光羲集》卷五有《咏山泉》:“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表现了他不求闻达,自甘淡泊的人格精神。苏辙性格亦是如此。《宋史·苏辙传》称:“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淡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27)苏辙诗集卷六《吕梁》诗:“出没悬流虽有道,凭陵险地本无心。未能与物都无碍,咫尺清泉亦自深。”这也是他自己内秀型性格的真实写照。
    除了这些生平经历、思想学识、气质个性的相似之外,储光羲与苏辙在文学创作上有更多的吻合之处。
    第一,艺术思想相似,均崇尚“风骨”与“浩然之气”,提倡诗以载道。储光羲是盛唐以张九龄为首的诗歌复古派的重要成员,其诗歌创作努力实践对汉魏风骨的回归。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中指出:“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迹,且两贤气同体别。”又云:“储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迹,浩然之气。”(28)苏辙也是北宋以欧阳修为首的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一员,嘉祐二年(1057)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中即提出养气说,力倡“浩然之气”。在诗学理论著作《诗病五事》中主张恪守儒家诗教,把诗歌看成“涵养道德”的工具,以“义理”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栾城遗言》第一条即批评李白“不知义理之所在”,第四条批评孟郊“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29)苏辙的诗中也充斥着道德义理,《载酒园诗话·又编》就曾评苏辙《任氏阅世堂前大桧》诗“便令杀身起大厦,亦恐众材无匹敌。且留枝叶挠云霓,犹得世人长太息”云:“不徒径直之气不衰,凛然有大臣以身存亡系国重轻之义。”(30)
    第二,诗歌体式选择相似,均偏爱、擅长古体。储光羲偏爱古体诗尤其是五古体,这种创作特点早为前人所发现。明杨慎《升庵集》就指出:“储光羲诗五卷,五言古诗过半。”(31)近有学者则详细统计了储光羲各体诗的数目,指出“五言古诗占总数的65%,足以显示储光羲的偏爱与专长”(32)。储光羲的五古不仅数量多,质量尤高,清代学者王夫之云:“盛唐之储太祝,中唐之韦苏州,于五言已入圣证。唐无五言古诗,岂可为两公道哉?”(33)苏辙对诗体的选择同样也有类似的偏好。据笔者粗略统计,苏辙诗集中除大量的次韵之作多律诗外,其余的自发之作中,五七言古诗数量过半,也足以显示苏辙的偏爱与专长。这种诗体的选择与他们沉稳朴实的性格和复古的艺术思想有着必然的联系。
    第三,题材内容有相似之处。储光羲和苏辙的诗集中有几类主要题材非常相似。其一,纪行。储诗有《渭桥北亭作》、《过新丰道中》、《夜到洛口入黄河》、《使过弹筝峡》、《登戏马台作》、《寒夜江口泊舟》等,苏诗有《初发嘉州》、《过宜宾见夷中乱山》、《夜泊牛口》、《戎州》、《入峡》、《巫山庙》、《荆门惠泉》、《石鼻城》、《南康阻风游东寺》等;其二,交游、送别、唱和、次韵。储诗有《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同武平一员外游湖》、《京口送别王四谊》、《洛阳东门送别》、《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河东采访使》、《和张太祝冬祭马步》等,苏诗有《同陈述古舍人观芍药》、《雪中呈范景仁侍郎》、《京师送王颐殿丞》、《送韩宗弼》、《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次韵黄庭坚学士猩毛笔》、《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等;其三,闲居生活、农事劳作。储诗有《吃茗粥作》、《山居贻裴十二迪》、《闲居》、《田家杂兴八首》、《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四首》等,苏诗有《索居三首》、《葺居五首》、《闲居五咏》、《九日家酿未熟》、《南轩竹三绝》、《午寝》、《蚕麦二首》、《杀麦二首》、《外孙文九伏中入村晒麦》等;其四,时事。储诗有《效古二首》、《观范阳递俘》、《次天元十载华阴发兵作时有郎官点发》、《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贻鼓吹李丞时信安王北伐李公王之所器者也》等;苏诗有《次韵子瞻吴中田妇叹》、《奉使契丹二十八首》、《丙戌十月二十三日大雪》、《春旱弥月郡人取水邢山二月五日水入城而雨》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