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田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任教于济南中学,1937年8月随学校迁往山东泰安,又迁河南南阳赊旗镇,再迁湖北郧阳,最后迁往四川罗江,行程七千里。其《流亡日记》(《出鲁记》《杖履所及》等)、散文集《圈外》(《西行记》)和诗歌《奠祭二十二个少女》《我们在黑暗中前进》叙写了该校内迁的历程。1940年10月,李广田夫人王兰馨携带幼女,化装成商人眷属,通过日军封锁线,辗转到达罗江。李广田完成于抗战胜利前夕的长篇小说《引力》即取材于王兰馨的此次经历,实际上也是一部关于内迁的书。 丰子恺于1937年11月其家乡浙江崇德石门湾遭到日军空袭时,携一家老小辗转内迁,途经江西、湖南等省,于1938年6月到达广西桂林,任教于桂林师范学校,1939年4月又到广西宜山,就浙江大学教职。从浙江到广西的内迁经历,丰子恺有“避难五记”系列散文(《辞缘缘堂》《桐庐负暄》等)加以记述。9月,日军进攻南宁,浙大再迁贵州,师生各自疏散。丰子恺一家开始了再一次的内迁,历尽艰辛,终于抵达贵州都匀、遵义。关于这一段内迁经历,丰子恺写作了散文《艺术的逃难》。 施蛰存应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之聘,赴云南大学文史系任教,1937年9月自松江出发,耗时二十余天,经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省抵达昆明。次年7月,在《宇宙风》发表《西行日记》,叙写此次内迁的经过。 穆旦1937年10月作为护校队员随清华大学南迁,进入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合组的长沙临时大学⑦,1938年2月又参加长沙临时大学为西迁组织的“湘黔滇旅行团”,历时68天,行程3500里,徒步穿越湘黔滇三省抵达昆明。途中,穆旦写下了组诗《三千里纪行》。 钱锺书也有内迁经历,他1938年由法国回国后即由香港赴云南昆明,在西南联大外文系短期任教,次年11月又与徐燕谋等人从上海前往湘西宝庆,任国立师范学院外文系主任。其长篇小说《围城》对内迁多有表现:赵辛楣、方鸿渐等人由上海奔赴设在湖南平成的三闾大学任教,小说以第五章一整章的篇幅记录了他们的旅程,此外与内迁有关的情节还有苏文纨的父亲苏鸿业“随政府入蜀”、唐晓芙经香港转重庆继续学业等。 内迁题材的作者不限于作家,而是整个知识群体,其范围相当广泛:有青年学生,如长沙临时大学政治系学生钱能欣,参加徒步西迁的“湘黔滇旅行团”,其记述旅行经历的长篇散文《西南三千五百里》193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有政府官员,如曾在湖南省政府任职的薛建吾,出版了记载其由湘入川行程的作品《湘川道上》,并于旅途中吟得《湘川道上杂咏》组诗⑧;有军人,如曾在中央军校特训班受训的周俊元,写作、出版了散文集《宜渝道上》;甚至还有家庭妇女,如银行职员李孤帆的妻子李施葆真在上海租界被日军强占后,携子女历尽艰险,由沪抵渝,写作了较长篇幅的散文《内迁纪程》。 散文灵活自由,是内迁题材的首选形式。上文提到的不少作品就采用散文的形式来记载自己的行程。此外还有靳以的《旅中杂记》和《沉默的旅车》、蔡楚生的《龙江吟》、王冠青的《半阕西行曲——汉宜途中散记》、程万里的《流亡散记》、梦石的“流亡散记”系列(《第一次旅程》《宜昌剪影》《夜渡南县》《慌乱中的安静》《在沅江里》)等众多作品。但内迁题材的文体是多样的,诗词、小说、戏剧等形式都被广泛运用。新诗除上文提到的穆旦的《三千里纪行》组诗、李广田的《奠祭二十二个少女》《我们在黑暗中前进》外,还有邓颖超的《敬悼新陞隆轮廿五位死难烈士》、袁勃的《悼十六个》等。旧体诗除上文提到的薛建吾《湘川道上杂咏》组诗外,还有叶圣陶的《宜昌杂诗》组诗、林庚白的《西迁四首》、何香凝的《香港沦陷后赴桂林有感》、王蘧常的《闻国都西迁》、温麟的《西行杂诗》、姚伯麟的《首都沦陷国府西迁》、周舒的《金口目击寇机狂炸》、罗世文的《别汉入蜀》等。词如余道南的《满江红·迁滇道中羁旅沅陵》:“托迹遐荒,且休教、豪情萧索。羁旅处、江楼几日,风寒雪作。白浪惊翻春水涨,玉峰环抱孤城暮。向黄昏、击揖渡中流,争先著。萦乡思,伤夷祸。前路杳,关河阔。又清宵梦醒,鸡鸣雨过。百代金瓯终不缺,五溪衣服宁沦落。似传来、水上四弦声,无人觉。”歌诗如《西南联大校歌》:“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小说除上文提到的茅盾的《走上岗位》、李广田的《引力》、钱锺书的《围城》等外,还有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以“国力西迁”、“木兰入蜀”结局)等。戏剧有陈白尘的《大地回春》、张俊祥的《万世师表》、张亮的《抢运》等。内迁题材还有一种特殊的文体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日记,施蛰存、浦江清都有《西行日记》,李广田有《流亡日记》,余道南有《三校西迁日记》,杨式德有《湘黔滇旅行日记》。日记在文学性方面或许略有欠缺,但却保留了更多“原生态”的东西。 内迁题材的抗战文学作品,对内迁进行了多侧面、全方位的书写,较为成功地再现了内迁的历史。 其一是迁与不迁的矛盾斗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