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2005年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10卷本《茅盾译文全集》,收录茅盾1917年至1948年发表的各类译作230余篇,共计239万字。 ②茅盾在1981年2月《新文学史料》第1期(总第十期)上发表《创作生涯的开始——回忆录[十]》,认为他创作生涯始于1927年所写的第一部小说《幻灭》。见《新文学史料》1981年第1期,第7-16页。 ③据茅盾在其《回忆录》中说,看了孙毓修“译述”的前三章原稿,他的译笔“与众不同”,是“意译”的,骈体色彩很显著。如果把孙的译作同林琴南的比较,则林译较好者至少有60%不失原文的面目,而孙译则不能这样说。见《茅盾回忆录(上)》,华文出版社,2013年1月,第98页。 参考文献: [1]任晓晋.茅盾翻译活动初探[J].外语研究,1988(4):22—26. [2]BASNETT S,ANDRE LEFEVERE.Constructing Cultur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1. [3]鲁迅.鲁迅全集:10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63. [4]茅盾.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M]//茅盾全集:第18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66. [5]茅盾.对于系统的经济的介绍西洋文学底意见[N].时事新报·学灯,1920-02-04. [6]茅盾.从《有眼与无眼》说起[N].阵中日报·军人魂,1940-07-15. [7]茅盾.给他们看什么好呢?[N].申报·自由谈,1932-05-11. [8]钟俊昆.近代翻译文学与20世纪初中西文艺交流的影响[J].许昌师专学报,2001(1):57—60. [9]茅盾.小说新潮栏宣言[M]//茅盾全集:第18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3. [10]张宇翔,王继玲.茅盾的翻译理论和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2):57—60. [11]邵伯周.人生·艺术·介绍外国文学的目——二十年代初期郭沫若与茅盾的论争述评[J].郭沫若学刊,1988(1):52—5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