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从对《牡丹亭》的回应看《再生缘》的女性书写及其文学史意义(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newdu 参加讨论

    一、花园意象与自我实现的不同模式
    明清时期是一个庭园文化繁荣的时代,特别是关于庭园的美学建构,更是文人理想最充分的体现。“隐”的概念也普遍流行于明清文人关于庭园的写作中。⑥学者们从各个方面解释了这种“向内转”的倾向,指出自中唐以来文人们即开始了这种对“私人领域”的追求,而这个“私人领域”在空间上和物质上的体现首先就是庭园。⑦到明清时期,由于商业文化的侵袭和外族入侵所带来的政治困境,庭园的建构则进一步反映了文人阶层的自我规避和精神慰藉。⑧借助庭园的区隔,文人们更倾向于反观内心、反思自我与外在的关系,而庭园则承载了更深刻的文化喻指。
    明清时期的庭园文化在文学领域的另一种表现,则是以发生在花园的才子佳人故事为主题的各类戏曲和小说。由于男性文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私人生活中寻求情感慰藉,花园便为这种私人化的激情提供了空间。花园常被设置为纯洁而忠贞的才子佳人邂逅的场所,或者充满情欲色彩的伊甸园。花园因其活跃的生命力而成为才子佳人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探索自我与情欲的隐喻空间。
    《牡丹亭》显然属于这类故事,但它在花园和人物的感应、塑造花园独具的生命情态方面走得更远更深。《牡丹亭》游园惊梦情节的设置和铺陈极大丰富了有关花园的情欲主题,使它同时具有了文人庭园中那种自我观照的意味,因为它将女主人公置于主体的位置上,让她展开了细腻而深刻的自我呈现。正如前面提及的,杜丽娘的自我意识和强烈的意志力使她不同于以往的佳人。花园的蓬勃景色唤起了她内心的焦虑,既是出自青春的自怜,更是出自对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的恐惧。⑨杜丽娘因之入梦,死而复生,坚持不懈地追求所爱。女性读者常把杜丽娘奉为完美的典范。程琼就是这样一位读者,她这样说道:“杜丽之人,形至环秀,心至缠绵,眼至高远,智至强明,志至坚定”,“愿都似咱者,宁与梦中之凤偕死,不与博地之辈俱生也。”⑩梦给与女主人公多样的可能性,而花园正是梦之处所,是杜丽娘开始她的爱情冒险和自我追寻的起点。花园也是女读者和女作者们钟爱的场所,一方面深闺庭院是她们日常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花园也因其在屋舍中所处的边缘位置而具有某种禁忌意味——就像杜丽娘的母亲所警示的,年轻女子闲游花园是不适宜的——因此花园又为女作者们提供了超越常规的想象空间。
    借着花园意象,《牡丹亭》赋予其女主人公一种丰富的内在性,它具体地讲述了一个关于欲望、焦虑和梦想的故事。《再生缘》可以说承继和发展了这个主题。在《再生缘》中,花园仍然起着关键的作用,且在空间的象征意义上进行了更加多向性的挖掘。《再生缘》描述了发生在花园中的几个不同寻常的婚约。其中之一是在孟府的花园里,皇甫少华和刘奎璧为与孟丽君缔结婚约举行了一场射箭比赛,后来皇甫少华胜出而赢得了婚约。孟丽君的侍女苏映雪藏在帘后观看了这场比赛,便对皇甫少华产生了爱恋。当晚,她在梦中与皇甫少华订了婚。这个情节显然是对《牡丹亭》“惊梦”一齣的模仿。作者甚至直接指出,“分明今夕苏家女,又似当年杜丽娘。”[2](P.24)像杜丽娘的梦一样,苏映雪的梦也证明了情欲的力量。
    另一个婚约发生在皇甫少华和刘燕玉(刘奎璧之妹)之间。它也是以梦境的方式呈现的,而且也发生在花园中。刘燕玉梦见了她去世的母亲,她告诉燕玉刘奎璧将皇甫少华困在后花园中,欲设计将他置于死地,并命燕玉救出少华,而后嫁给他。刘燕玉当然按照母亲在梦中的吩咐成就了姻缘。藉着已故的母亲的名义,刘燕玉未得到父亲的许可便与梦中之人订下了婚约,她还从花园的后门逃走,以躲避父亲为她安排的婚姻。
    在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中,通常是两性的自然吸引使他们步入爱情的花园,但在这里对婚姻的不安全感才是女性人物行动的最深层的动机。事实上,许多女作家的弹词作品比一般的才子佳人故事更强调婚姻,这与女性所面临的现实密切相关。女作家们往往用生花妙笔创造理想的婚姻,从而想象性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她们笔下的女性人物则试图得到完美的婚姻来获取更理想的生存空间,而花园常常是通向理想婚姻的一个契机。但是对《再生缘》的女主人公孟丽君而言,她却不断的延搁、甚或拒绝命定的姻缘。花园对于她的意义反而是对婚姻的规避,是以更自由的方式追寻自我。就此而言,《再生缘》对关于花园的传统情欲主题进行了比《牡丹亭》更为大胆的改造。
    《再生缘》的51回和52回以游戏的、轻快的笔调描写了一个花园中浪漫动人的情爱场景。在这两回里,因为皇甫少华向朝廷报告了孟丽君的真实身份,皇帝开始怀疑他的宰相是个女人,尽管他仍在朝堂上为孟丽君辩护。后来,皇帝邀请孟丽君参观他的御花园,他试着用各种办法挑逗她,试探她的真实身份。他“故意把手中的玉鞭向柳梢枝上一拉,枝头的露水就像雨一般洒将过来”,看到丽君娇美的脸庞如缀满露珠的莲花一般,“龙颜一睹暗魂消”,忍不住赋诗相送。[3](P.717)而后,皇帝又命孟丽君作诗赋牡丹。孟诗多处提及杨贵妃及其迷人的姿态——“金盏春酣浓带酒,玉栏风动乱流霞”;“杨妃薄汗凝红雨,甘后轻绡换绛纱”[3](P.721)——虽然我们可以将这些词句读作对牡丹花的隐喻,但也可把它看作关于杨妃和唐明皇爱情的暗示。
    交换诗作是各种才子佳人故事惯有的情节。皇帝和孟丽君的诗也同样充满暧昧的情爱意味。但是孟丽君最终拒绝了皇帝的引诱和同寝的要求。经典的情爱场景被改写,甚至最终被否定了。究其原因,一是弹词作品中坚贞的女主人公不能打破社会禁忌,与其未婚夫之外的男性有暧昧之情。通常在这种情况下,自杀是唯一能维护尊严又逃离困境的方法。但孟丽君却试图寻找另外的出路:“若是别个呢,此刻是脱不过的了,无非玉洁冰清者执意寻死,杨花水性者侍御承恩。至于我郦明堂(孟丽君更换男装后改名为郦君玉,表字明堂)是还有个脱身之计,不致到这等无能。”[3](P.722)此处,女主人公拒绝了父权社会关于女性的两种典型叙事,而试图寻找第三种方式,孟丽君以辞官要挟,又据君臣之礼力争,她说:“今宵禁御同床榻,一定说,贵显都从狐媚来。”[3](P.724)这里显示孟丽君拒绝皇帝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想要保住她的首相之位。她的拒绝表达了要维护女性主体的自尊的愿望,她希望自己首先被作为一位能臣来对待。当皇帝在65回最终确定孟丽君的女性身份,并欲将她纳为妃嫔时,他警告孟丽君,作为妃子不能再像做宰相时那样独立自主,而且命令她的乳母之女苏映雪也随之入宫为妃。孟丽君于是陷入愤怒和绝望,再一次坚决而平静地拒绝了他,拒绝了男权和皇权的双重暴力。以这样的方式,陈端生重写了关于女性命运的故事,独立的自我比情爱更重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再生缘》可以说是一部反才子佳人的作品。
    《再生缘》反才子佳人的性质更明显地体现在作者将花园从一个恋人幽会之所改写成通往外部世界的一扇门,在那个世界里女主人公得以避开传统禁忌实现自我。孟丽君拒绝遵循皇命和父亲的意愿嫁给刘奎璧,因而女扮男装出逃了。在婚礼的前夕,孟丽君悄悄从孟府后花园逃离,逃到都城,最后参加了科举。女主人公正是从花园开始她逃离既定命运的旅程,并开始寻求在公共领域的自我实现。事实上,无论对男性文人还是女作家来说,花园都代表了一种主流之外的自我呈现与想象,指向一个更自由的自我和精神世界。男性文人的“向内转”使花园、家庭生活这些与“私人领域”相关的主题得到了突显,但同时更进一步将女性的角色固着在家庭空间和情爱想象中。但是对陈端生而言,花园提供了一个想象性的出口,从这里她可以走出既定的家庭空间。
    其实,杜丽娘也经历了一个进入花园和走出花园的过程。当她发现那个看似断壁颓垣却独自繁盛的后花园时,她也重新发现了自我,并以最浓郁的语言和最伤感的姿态探索自我的局限性和可能性。当她走出花园时,她开始了寻梦的旅程,经历了死亡和重生。就此而言,孟丽君的自我追寻是一个相似的例子。但是杜丽娘是通过获得与她才貌相当的配偶来实现自我的,而孟丽君则企图在公众领域实现她的才能。所以,陈端生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回应了《牡丹亭》提出来的自我实现的问题。尽管杜丽娘和孟丽君都倾向于自我关注,但孟丽君不是通过实现浪漫的恋情,反而是通过克制对浪漫恋情的欲望而成为女性主体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