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论新时期前期文学的浪漫主义特质(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当代文坛》2015年第201 何锡章 参加讨论

    历史和自我的自觉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为进一步自由而大胆表现人的这种自然情感和欲望准备了条件,新时期前期浪漫主义文学中对“性”的探素和表现就更加直接和强烈地表现了出来。从道德的角度评价这种对性心理的表现是否健康是肤浅的,我们应该看到它更为内在的方面,即它所蕴含的社会历史内容。这种“性”文学思潮的出现,是对禁欲主义和畸形理性的反动,是人进一步走向解放的必然阶梯。它并不是为了表现性心理而表现性心理,而是企图通过这种表现,肯定人的感性,并发掘出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生不息的感性动力和创造热情、创造本质。从生命本身的角度看,“性”是创造和力的本源。如果我们不为道德所囿而能以自然而合乎人性的态度看待这种现象,它本身既不神秘,也不卑下,可怕的只是道学家掩藏在道貌岸然下的阴暗心理和人性变态。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从整体上象征世界的构成和联系的纽带是基于“性”的生命本源。男女任何一方如果缺少或是失去了这种生命本源就会使自身失去平衡。男主人公对丧失性功能的痛苦与自卑,恢复性功能的热情和喜悦,乃是对创造力和生命力丧失的哀叹与创造力和生命力存在的欢欣,也是“性”的创造和生命本源转化为社会热情和创造力的一种哲学象征。因此,肯定人的感性存在和感性地位,肯定人作为自然生命力的本质,也是对人的创造力和创造热情的呼唤。郑义的《老井》正是把这两方面结合和统一起来加以表现的。孙旺泉与赵巧英刻骨铭心的爱情,只有达到了肉体接触时,他才“感到世界和他温热的肉体一样,存在而结实”;正是在与赵巧英“性爱”的生命冲撞中,生的意志和创造欲望压倒了他软弱、妥协和自卑的意识,而使生命之井流出了涓涓泉水。可见,新时期前期浪漫主义文学对“性力”的渴求和对“性”的压抑,也就意味着对生命热情和创造欲望的压抑。正是在这种层次上新时期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表达了对“人”的理想,因此它已超越了伦理道德的含义,而有了一种人类生命本体的意义。
    如果说新时期前期浪漫主义文学对爱情和性力的肯定是在感性层次上表达了对人的理想的追求,那么更高一级的追求,乃是对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蕴含有英雄精神和悲剧精神的理想人格的追求。与虚伪的浪漫主义不同,新时期前期浪漫主义文学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不是与廉价的乐观主义情绪相联系的,而是与忧患意识和悲剧相联系,蕴含着痛苦、自我牺牲和毁灭气质。
    《公开的情书》通篇贯穿着一个主题,追求人的尊严和价值,追求祖国与民族的未来,这一切都必须以英雄主义为心理动力,以理想主义作为指路明灯。老邪门呼吁人应当为“一把火”,“一把剑”,“我愿同风比一比力量,把最后的瞬息交给战斗,我不愿挣扎着登上沉寂的海岸悲哀地计算身上的伤口”,这种勇士豪情和英雄壮志,与“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的拜伦式浪漫主义精神是吻合的,他们庄严地宣告为自己和祖国的理想而奋斗。老久说得好,“我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勇敢地为事业牺牲”,“我们要成为握着真理之剑的战士”,“我们必须改变世世代代压在我们民族身上的这个把人变成庸人的贫困落后的环境”。豪情与理想,个人追求真理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了新一代人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北方的河》中的那位大学生,正是在“北方的河”的英雄主义品格的冲击下,心灵得到了升华:“在他的笔下渐渐地站起来一个人,一个在北方阿尔泰的草地上自由成长的少年,一个在沉重劳动中健壮起来、坚强起来的青年,一个在爱情和友谊、背叛与忠贞、锤炼与思索中站了起来的战士。……我感激你,他想,我永远感激你,北方的河,你滋润了我的生命。……他明白这宣泄而下的倾诉应当有一个深刻的结束,这结束应当表现出巨大的控制力和象征能力,它将使全部诗行突然间受到一种奇异的强光照射,魔幻般地显现它的深蕴的一层更厚重含蓄的内容,这个结尾应当像北方大河一样,粗悍清新,动人心魄。”主人公为这种人格理想的不懈追求与献身,显现了一代新人的内在灵魂,成为青年一代的楷模。
    通往理想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其间充满着悲剧性和自我牺牲,从而使得这理想散发出异彩,而不管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理想。邓刚《迷人的海》中的老少两代海碰子,就是在这样一种追求中,体现了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老海碰子无疑象征着过去的英雄精神,而小海碰子则体现了新一代人的选择和追求。老海碰子为了实现世世代代从未实现的理想,面对数代人葬身浪涛的悲剧历史,无畏地选择了“富有男子汉气魄”的大海,作为他“搏击,拼杀,夺取和寻求”的战场,“就是死在这里也值得”。小海碰子在天性上比老海碰子更加自信,面对大海的艰难困苦根本不屑一顾,在“狂妄”得有些吓人的气魄里,体现了新一代人的无畏精神和英雄品格。李杭育《葛川江人家》,刘舰平《船过青浪滩》也都是在残酷、悲剧的人生和环境里,着力表现我们民族的坚韧精神和英雄品格。用《船过青浪滩》里胡小源的话说:“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这么严酷的生活!还有这么一群勇敢的人们。他们就像这汤汤的辰河脾气暴烈而又秉性宽容,有短时的浑浊,更多的是清澈,从古至今,奔劳不息,默默地养育着两岸的村镇和田野,生命从来未曾干涸过!它来自蓝天,来自山间,流入洞庭,涌入长江,汇入大海。”正是在这种勇敢、宽容的英雄精神的激发下,“我”——一个丧失了生活意志的人,灵魂在这里得到了洗礼和净化,决心摒弃窝囊的生活,生要坚强,死亦壮烈,从而勇敢地选择了一条面向真实人生和生活的道路。在梁晓声“北大荒”的系列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王志刚、曹铁强等一系列英雄群像,作为青年一代的缩影,为历史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王志刚为战友、为开垦北大荒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裴晓云肩负着沉重的精神十字架,以生命的最后热情,塑造了一座英雄冰雕;曹铁强为了继承父辈的遗志,甘愿献身于拓荒事业,在这种默默的献身中实现和升华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理想。不管历史会对他们的选择和事业作出什么样的评价,他们为自己的理想献身的悲剧性精神本身,却是不朽的,并不会因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而泯灭其光辉和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