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技术的力量:媒介对满族说部传承的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民族文学网 高荷红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满族说部体例宏大,在民间的传播方式从主要以满语在氏族内部口耳相传,到用满汉相兼的语言讲述,用手抄本或神本子或其他形式相传,到后世主要用汉语书写的形式传承,再到现在多种方式传承并存。我们借用媒介传播理论,来探讨满族说部传承的历史及现状,尤其是在当下多种媒介如口头媒介、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对满族说部传承起到的合力效果。
    关键词:媒介 满族说部 传承
     
    我们通过对满族说部传承的研究发现,书面文化与口头文化的并存是满族说部的重要特色。从世界范围内可以说,从远古时期的荷马到《新约》,到修辞学,到现代派的解构主义;从非洲的手鼓到玻利尼西亚的歌谣,到美洲印第安人的神话,到俄罗斯的文盲;从古登堡的活版印刷术到滚筒印刷,最后到现在的广播和电视,电脑和互联网;人类知识相互关联,都是在口承一书写的语境中形成的。满族说部作为一种体例宏大的文学样式,亦概莫能外。满族的语言、文字,印刷术、电子媒介以其具有的共性——交流的媒介为满族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技术与媒介
    马克思说:“技术透露了人对自然的方式”,技术造成了“交流的条件”,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2]媒介环境学者认为媒介的四个历史分期为:口语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术时代和电子媒介时代。而这一分期是伴随着技术的发明而来的,我们知道相对应的就是文字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当然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媒介的影响最巨。
    在口语时代,“口语—文字研究”是媒介环境学的一个分支,主要考察口头文化各种各样的特征,包括心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认识论的特征。在这个语境下,口语文化研究的焦点是原生口语文化。所谓原生的口语文化指的是没有文字的社会;同样重要的是,生活在原生的口语文化中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文字的存在,也就是说,他们说的既没有视觉的成分,也没有书写的成分。换句话说,对原生口语文化里的人而言,主要的交流手段是口语和其他非文字的手段来对信息进行编码、记录、迁移或运输、检索和解码。[3]
    从口语文化向书面文化过渡时发生的媒介转换,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一个社会阶级(长者在口语文化里是宝贝)被取代。用伊尼斯的观点来说,“知识垄断”的宝座从一个阶级转向另一个阶级,从一个传播媒介时代转向另一个传播媒介时代。[4]
    而印刷技术的开发和普及是人类传播在技术上的重大改进。这是因为有了印刷术之后,人们可以用一个原件大批量地复制一模一样的信息,可以达到信息民主化,摆脱宗教、政治精英的控制。[5]
    相较于人类学会说话花费的数百万年时间、学会使用文字花费的几千年的时间、开发印刷术花费的时间短得多,数十种新电子媒介技术在短短的一百多年一点的时间里就问世了:电报、电话、留声机、轮转印刷机、电影、汽车、飞机、广播、有声电影、收音机、电视、电脑、卫星、激光、视盘、磁带录像机、电子游戏、因特网、万维网、无线个人通讯等。电子媒介带来的变化,不是人们所谈的“内容”的变化,而是人们认识和谈论世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电子媒介使我们在人类传播和文化中传统的时空观念完全过时了。线性和理性的思维方式是书面文化和印刷文化的界定性特征之一,如今它受到的挑战是思维方式、审视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式的挑战;这是多媒介的、直接的方式,是后现代文化的征候,电视、因特网、多媒体成了时代的主宰。[6]
    以往学界较少从媒介的角度入手分析文学样式,但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各种研究理论变化的背后其实离不开技术的发展。新形势下的研究也有必要借助技术的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