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从侗台语跨境民族的死亡起源神话到广西左江岩画(7)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民族文学网 李斯颖 参加讨论

    三、小结
    蛙类在侗台语族群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综合前面分析的内容,可以看出,蛙具有特殊的功能,它与人类的死亡相关,并可以死而再生。因此,在世代相传的墓葬地区,绘画上所崇信的蛙类形象,再现各种祭祀和生活的场景,以此来慰籍死者,祈求死而再生。但这类蛙形,我们认为以蟾蜍类居多,理由是蟾蜍在人类早期,尤其是狩猎社会中更容易受到人类的关注;其可蜕皮,背上的瘰疣还有自我保护作用,于是被附上了死而复生的功能。在我们涉及的侗台语民族中,多有“蛙食月”(Kop kwn nuen)一说。在中国汉文化里, 蟾蜍即是月精,具有死而复生的能力,蟾皮很早就是中医中的一味单方,这是否对壮侗语族的信仰产生了影响,有待考证。
    进入农业社会,侗台语族群的民众以水稻为生,对蛙类的情感发生了改变,蛙类才逐渐地与降雨、粮食的丰歉产生了更密切的关系。青蛙与各种求雨、丰收仪式相联系,主要是农业社会发展的结果,这亦可以从后来铜鼓上的蛙形中窥见一斑,将在另外的篇章中论述。
    蛙类作为死亡使者,具有死而再生的神力,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就是死神。在早期没有抽象出特殊的神祇概念之时,它只是直接成为祭祀、沟通的对象,故而对于其形态的模拟也就成为岩壁画的主题。
    [1] 老挝的黑傣(Tai Dam)属于老挝佬泰族群中的一支,最早(据说11世纪)来自中国南方(主要是云南),经越南进入老挝,2000年的时候大约有13万人(根据JOSHUA PROJECT数据),主要聚居在丰沙里省、华潘省、琅南塔省、琅勃拉邦省、川圹省、沙耶武里省和万象市。黑傣语言属于侗台语族台语支。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屈永仙翻译。
    [3] 越南的白傣(Tai Kao)属于越南泰族,聚居在越南北部,人口达31.1万人,早在13世纪就陆续从中国南方(主要是云南)迁入越南。(根据JOSHUA PROJECT数据)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屈永仙翻译。
    [5] 转引自:农冠品编注:《壮族神话集成》,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86页。
    [6] 老挝琅南塔省万卡县南发村的泰央人,自称为Tai Rei,他称Tai Yang。他们与中国的布依族有同源关系,语言与中国壮族北部方言相似程度大。1996年,在老挝的泰央人数接近于5,000人,17个村子,主要分布在丰沙里省、乌多姆塞省和琅南塔省。他们不信佛教,信仰鬼神。丧葬习俗为土葬,一次葬。
    [7]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屈永仙翻译。
    [8]农冠品编注:《壮族神话集成》,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86页。
    [9] 转引自:陈建宪:《神祇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第245页。
    [10] 同上,第26页。
    [11]农冠品编注:《壮族神话集成》,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54页。
    [12] 林晓:《四十年来国内学者对左江流域崖壁画的研究概述》,《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3期,200年7月。
    [13] 黄汝训等:《花山崖壁画附近岩洞葬略考》,《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2期。
    [14] 同上。
    [15] 同上。
    [16] 王克荣等著:《广西左江岩画》,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10页。
    [17] 王克荣等著:《广西左江岩画》,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11页。
    [18] 王克荣等著:《广西左江岩画》,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219-230页。
    [19] 王克荣等著:《广西左江岩画》,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208页。
    [20] 梁庭望著:《壮族文化概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00页。
    [21] 覃彩銮:《关于广西左江崖壁画动物图像的辨释》,《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
    [22] 王克荣等著:《广西左江岩画》,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193页。
    [23] 梁庭望:《花山崖壁画——祭祀蛙神的圣地》,《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
    [24] 农冠品编注:《壮族神话集成》,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82页。
    [25] 农冠品编注:《壮族神话集成》,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82页。
    [26] 参见弗雷泽(J·G·Frazer):《<旧约>中的民俗》(Folk-Lore in the Testment)中的研究。
    本文原载《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