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连珠的正体与变体(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韵文学刊》2014年 彭敏哲 参加讨论

    3.破体连珠
    连珠发展到唐宋,这一文体表现出新的特征。南唐徐铉《连珠词》[21]:
    道不可以权,行终则道丧,情不可以苟,合久则情疏。是以兵谏爱君,君安而忠敬已失,同舟济险,险夷而取舍自殊。
    徐铉的连珠命名为“连珠词”,舍去了连珠特有的“臣闻”、“盖闻”,直接发语,若非取名“连珠”,几乎无法判断这两句就是一条连珠,更像是一则指导人们为人处事的箴言。连珠以“臣闻……是以”的句法定势被打破,其中夹杂着五言的句式使其呈现出句法自由化的倾向。关于连珠的格式,一般是以“臣闻……是以……”为固定的结构,但在曹魏时期,曹丕有连珠创作:“盖闻琴瑟高张则哀弹发,节士抗行则荣名至。是以申胥流音于南极,苏武扬声于朔裔”[1](P1091),将“臣闻”替换为“盖闻”。曹丕自己是一代君王,故不以“臣闻”引篇,在连珠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虽则一字之差,但是后世连珠却继承了这一变化,如梁武帝萧衍作《连珠》,亦称“盖闻”,梁宣帝作《连珠》,则称“尝闻”。即使不是君王的一般创作者也以“盖闻”开篇,如刘宋时期谢惠连的五首连珠均以“盖闻”开篇,南梁刘孝仪以“妾闻”开篇。而到徐铉这里,将“盖闻……是以……”的固定结构彻底打破,连珠的标志性格式消解,这种变化隐寓着连珠格式在逐渐趋向自由。
    宋庠的《连珠》更能体现出“句法自由化”的这一特点:
    山有楩梓之材,居山者茇草而舍;田有禾稷之实,力田者半菽而饱;厩有骥骤之乘,掌厩者羸股而步。此所谓役于物者,智不逮乎物也。无木者,有华榱之荫;无田者,有嘉榖之享;无厩者,有上驷之御。此所谓役物者,智包乎物也。故君子逸于用德,小人劳于用力。[22](P683)
    宋庠的连珠在形式上已经完全脱离了汉代的连珠正体,标志性的“臣闻……是以”的句法定势被完全打破。“者”、“也”、“此所谓”等虚词、连词加入进来,使其呈现出散文的特点。如果单独拿出,仿佛一篇文章中的某一小段。然而,它用三个排比句、两个联句层层递进、步步为营的推论手法,依然可见连珠“历历如贯珠”、“磊磊自转”的逻辑性。而在语言上,句法自由化的连珠呼应着宋初古文运动尚简尚质的要求,打破格式让连珠的创作更加自由,但是也使得连珠从形式上与正体脱离甚远。
    这种类型的连珠在唐宋之际多有创作,黄庭坚、晏殊、周弼的连珠呈现出内容雅正、语言平易质朴、句式骈散结合的特点。唐宋古文运动之后,骈文为古文家所不齿,骈文的衰落使作为骈文末枝的连珠也遭受到文人的冷落,作者寥寥。而古文运动下罕见的连珠变体则打破句法定势,具有格式自由化的倾向,骈句与散句的结合,语言的返璞归真,滋生了句法自由化的破体连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