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连珠的正体与变体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韵文学刊》2014年 彭敏哲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连珠文体肇始于汉,兴盛于魏晋六朝,唐宋日渐式微,而后又复兴于明清,是古代一种比较特殊的韵文。陆机的《演连珠》五十首确立了连珠的正体范式。连珠的题材以阐明义理、劝谏君王为主;篇幅短小精致,句式骈偶,采用对仗的句法;有固定的句法定势,采用推理演绎的手法,灵活运用类比和比喻等艺术手法;语言富丽华美,间或用韵。连珠在升迁演变中衍生出艳体连珠、自叙体连珠、破体连珠、颂圣体连珠等几种变体。
    【关 键 词】连珠/正体/变体/演变
    【作者简介】彭敏哲(1990-),女,湖南株洲人,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古代诗文与诗文批评,广东广州510275
     
    中国自古就有辨别文体的意识,“文各有体”,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性和表现手法,创作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律。连珠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名称肇始于汉代扬雄,他是第一个把他的两则短文命名为“连珠”的人,取自“连成串的珍珠”之意,其中第一首云“臣闻明君取士,贵拔众之所遗;忠臣不荐,善不废格而所排。是以岩穴无隐,而侧陋章显也。”[1](P416)。刘勰《文心雕龙·杂文》称:“扬雄覃思文阁,业深综述,碎文琐语,肇为连珠。”[2]((P254)沈约《注制旨连珠表》云:“窃寻连珠之作,始自子云,放易象论,动模经诰。”[1](P3109)此后连珠在魏晋兴盛,于六朝确立成熟的体制,唐宋日渐式微,而后又复兴于明清。它短小精炼,易睹可悦,引类譬喻,串联如珠。连珠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变体。
    一、连珠正体之确立
    关于连珠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是“扬雄说”。刘勰认为连珠始自扬雄:“扬雄覃思文阔,业深综述,碎文琐语,肇为连珠。”沈约《注制旨连珠表》、任昉《文章缘起》、徐师曾《文体明辨》都持这一意见。傅玄《连珠序》曰:“所为连珠者,兴于汉章帝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子受诏作之,而蔡邕、张华之徒又广焉。”[3](P1035)这两种说法看似两异,实则同源。傅玄认为连珠“兴于汉章之世”,“兴”当作“兴盛”解,指连珠在汉章帝时期开始兴盛,它被引入朝堂,臣子“受诏”争相而作。①
    另一种说法是“韩非子说”,连珠起源于《韩非子》可追溯到魏收的《魏书·李先传》,谓“(拓拔嗣)俄而召先读《韩子连珠》二十二篇、《太公兵法》十一事。”[4](P790)考察《韩非子·储说》三十三条文字,的确和后世的连珠有相似之处,内容多讲述君臣为治之道,辞义前后贯注,行文对仗,并且有“是以”“故”等后世连珠常用的逻辑连接词,后世遂以由扬雄肇赐嘉名的“连珠”而称之。刘师培在《文说·耀采篇》说:“韩非著书,隐肇连珠之体。”[5](P707)“隐肇”一词是一个恰当的评价,连珠孕育于《韩非子》等先秦论辩文中,与之有着深厚的渊源。但如果认为连珠起源于《韩非子》,则有失偏颇。
    连珠的起源还有“荀子说”和“邓析子说”。刘师培在《论文杂记》中说:“连珠,荀子演《成相》之流亚也。”[6](P113)孙德谦《六朝丽指》:“连珠之体,彦和谓肇始扬雄,此说不然,或谓源于《韩非·储说》,斯得之矣。以吾考之,其体创于《邓析子》,又非出自《韩非》也。”[7](P8486)《邓析子》系伪书②,而《成相》与连珠的句式并无相似之处,只是在创作意旨上和连珠类似。因此,连珠应当是吸收了先秦论说文之中的创作精神和艺术技巧,直到扬雄进行写作并且以“连珠”命名,才确立了连珠这一文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