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抢婚”民俗传承与搭救的主题展开——新中国民间文艺进程中的《阿诗玛》(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现代中文学刊》2014年第 殷晓璐 参加讨论

    三、如何拯救?
    在民间故事中,常常会出现公主路上遇险,王子或英雄搭救的叙事模式。新文艺在对民间大众文艺改造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不仅要通过“诉苦”来讲述一个共同的阶级苦难故事,更是要讲述一个如何拯救而解放的故事。后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拯救,由谁来拯救?这也就是延安时期《白毛女》定下的“旧社会将人变成鬼”,新社会要“将鬼变成人”。因此在《白毛女》中,喜儿逃离了黄世仁家后,她逃出了狼窝,又不得不进入“虎穴”——不见天日的漆黑的山洞,不但村里人、山上庙神救不了她,她自己也救不了自己。而喜儿在山洞里与其说是躲藏不如说是等待,等待能解放自己的人,这个“恩人”既是作为邻居、作为情人的大春,也是穿上了军装,腰插着驳壳枪的八路军。
    卢卡契曾说“作为总体的阶级在历史上的重要行动归根结底就是由这一意识,而不是由个别人的思想所决定的”(23),如果说阿黑去救阿诗玛是村民们群体意识的决定,不仅仅是阿黑的个人决定,那么故事中村民们为什么没有去帮助阿黑一起救阿诗玛呢?在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同样被地主抢走了,阿牛想去单独救人,却被村民们拦住,最后在村民们的帮助下救走了刘三姐,故事的结尾地主追刘三姐追至江面,却在无数渔船中晕头转向,更是点出了人民群众是汪洋大海的深刻主题。在《阿诗玛》中,骑马去救阿诗玛的却只有阿黑一个人,所以它沿袭的是依然是民间“英雄”传说的模式,乡亲们虽然鼓励阿黑救人却没有帮助阿黑,所以阿黑的救人中,虽然有了“群众”,但还不是“人民”,实际上整理者试图通过对“抢婚”、“对歌”等民间资源的借用与改造,唤醒乡村社会的集体意识,但在整个乡村社会中阶级意识依然没有被唤醒。同样阿黑救的人不是别的受难村民,而是他的亲妹妹,家庭内部和乡村内部的空间没有被打开。家庭伦理叙事没有被转化为阶级叙事。这便使得民俗中的“抢婚”和革命政治叙述中的“抢婚”产生了某种“缝隙”。
    在1964年电影《阿诗玛》中,地主“抢”的不再是阿黑的妹妹阿诗玛,而是阿黑的恋人阿诗玛。从妹妹到恋人,阿诗玛身份的变化赋予了“抢婚”新的内涵。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一次深刻变化。情人之间的情感突破了兄妹间的情感禁忌。这一情节的变化也使得情感由家庭内部转向外部社会。首先,“爱情”伦理取代了“舅舅为大”的民间伦理原则,地主的“抢婚”拆散了阿黑与阿诗玛的爱情。在电影中,地主依然没有直接诉诸暴力,或者说“非暴力”才是更为有力的统治术。巴拉家先“说媒”再“抢亲”,这里的“说媒”恰恰填补了1954版中的缝隙,它不仅没有弱化地主的形象,反而为“抢婚”埋下了伏笔。在“抢婚”的场景中,聘礼、请客、吃酒等民俗学展陈都已被抽去,编导仅拍摄了地主强行闯入抢走阿诗玛的镜头,地主不顾阿诗玛和母亲的意愿强行结亲,现代政治中的“抢婚”已经取代了民俗中的“抢婚”,社会主义新文艺转向更为激进的阶级叙事。
    其次,“抢婚”所激化的矛盾从家庭走向了社会。在电影中,阿黑与阿诗玛分属两个家庭,他们的交融指向了社会与集体,编导者尝试让故事主角“走出家庭”,走出宗法社会。这恰恰填充了1954版的家庭血缘关系带来的模糊缝隙,也似乎说明家庭内部的革命叙述难以充分展开。通过这种矛盾的变化来改变阿黑与地主斗争的性质,但是在电影中,村民们依然只是伤心愤慨,没有实际行动,在打破了宗法血缘关系之后,阿黑对阿诗玛的搭救或已有了走向阶级拯救的可能,但是阿黑的单枪匹马既没有跳出人类学的英雄神话故事,也局限在现代个人奋斗的叙事框架中。因此,阿黑的行动还不是历史中的“重要行动”,它没有代表一个阶级的意识,仍然是“个别人的思想”所决定的行动。
    然而,在电影的“抢婚”与拯救场景中,同样伴随着“寻找”的主题,不过这和成长小说寻找父亲的情节不尽相同。《阿诗玛》中,导演抽去了阿诗玛“父亲”与“哥哥”的人物符号,这就为阶级意识的唤醒提供了可能。在歌剧《白毛女》中,白毛女原来的父亲因拯救不了喜儿而必然死亡,其恋人大春逃离家乡,寻找“革命”寻找“党”,最终脱胎换骨回到家乡解救了喜儿。这样看来少数民族姑娘阿诗玛缺席的“父亲”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谁才能真正拯救她?这种力量是否正是可以帮助阿黑和阿诗玛成长?同时,在电影中,阿黑与阿诗玛的爱情没有经过“父母之名,媒妁之言”,他们在素未谋面,通过“声音”就已竹弦传情,在火把节上偶遇后他们更是坠入爱河。这打破了传统才子佳人小说模式,阿诗玛创立的少数民族“美丽主角”模式能否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文化的普遍性叙事?在《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与小芹的自由恋爱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获得了其合法性的婚姻。在《阿诗玛》中,爱情没有修成正果,是否正因为“父亲”的缺席,阿黑和阿诗玛无法抗拒大自然的“洪水猛兽”,并且阿诗玛悲剧性的化成了石头,而文末阿诗玛在山间对阿黑的声声“呼唤”的应答,只是无数次的回声循环,这是对“大自然”的愤怒和不满,也是对开天辟地的新历史力量的寻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