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内部写本与地方性传说(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民族文学网 王尧 参加讨论

    注释:
    [1] 【英】杜德桥(Glen Dubridge)著,李文彬等译:《妙善传说——观音菩萨缘起考》,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0年,第19页。
    [2] “传说圈”、“地方”与“区域”:“传说圈”强调的是对应地方性信仰、仪式的口头传说的流播范围;当涉及语境意义上的地域范围时则使用“地方”或“区域”来表示。本文统一以“地方”为大概念,对应于整个“接姑姑迎娘娘”传说圈;以“区域”为小概念,相当于村落或村落联盟。
    [3] “核心传说”与“情节基干”:前者指地方传说体系中的叙事重点部分,具体内容详见后文;后者则侧重形态学意义上的传说体系中稳定的主体结构。
    [4] 《妙善传说》,第21页。
    [5] 《妙善传说》,第102页。
    [6] “接姑姑迎娘娘”仪式活动过程参见陈泳超等:《羊獬、历山三月三“接姑姑”活动调查报告》,《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3期。以下对传说情况的介绍参考了陈泳超:《民间传说演变的动力学机制》,《文史哲》2010年第2期。后面提及的“民间知识分子”、“巫性村民”、“会社执事”和“民俗精英”概念亦出自该文。
    [7] 附属村指一个区域内若干小村子依附于一个大村落的现象,它们在传说叙述问题上具有共同的利益关系。
    [8] 我访问到的中老年妇女大都没上过学或小学肄业,不具备写作能力;中青年妇女受教育程度相对略高,但她们生活比较忙碌,对传说也不如老年妇女懂得多。况且已婚妇女大部分从外村嫁来,如果娘家不在该传说圈内,一般对传说内容就了解较少。通过大量访谈还发现,相对文化层面的传说叙述,当地大多数女性更关注信仰层面。
    [9] 如辛庄村,笔者问过多人,村民都说没有写作传说的人。
    [10] 民间知识分子是指自己确信,同时也被多数村民认可其知识水平远高于普通村民、且积极介入地方传说与信仰事务的当地知识分子。
    [11] “巫性村民”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通灵、传达神旨者;“会社执事”指各村自发的信仰活动组织(本个案中称“社”)中常设的执事人员。“信仰空间设计者”指各村中主动承担庙宇维护和传说遗迹设计的人,详见本人的硕士论文《民间传说的内部写本研究》。
    [12] 这10位写手是:罗兴振、赖北生、叶健、何新木、闫为健、李永义、李大勇、于至泰、吴克勇、吴青松。
    [13] 《尧舜联姻传说》收入罗兴振主编:《舜耕历山在洪洞》,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2009年,第304页;《天定良缘》为2010年新作,打印稿。
    [14] “羊历万”指羊獬、历山、万安。
    [15] 吴青松:《娥皇女英轶事传闻·生獬滩的故事多》,打印稿。由于文化程度有限,吴克勇对自己写本不满意,便与本村的民间知识分子吴青松合作,他的写本就成为另一位写手的底本而被修改吸纳,成为整个传说变异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16] 录音文件:2008-4-5v006. 如他新编的姐妹二人发明磨和碾子的传说:“石杵捣石窝,倒水炒豆敬婆婆。石板磨石板,爷爷奶奶吃面面。”“羊獬历山结亲缘,娥皇女英布福恩,辅尧佐舜讲仁爱,孝治天下种善根。传火种,授织麻,炒豆碾面煮豆沙,一路香火千古情,巾帼双圣传天下。”
    [17] “舜洼里”被认为是舜当年住过的地方;“仓院里”被认为是《史记·五帝本纪》载尧为舜“筑仓廪,予牛羊”之处,也是“焚廪”发生地;“圈羊沟”是舜圈羊处,“羊圈墓”是舜的牧人之坟墓;“马地里”、“饮马池”则是舜养马、饮马之处。见罗兴振:《地名溯源》,载《舜耕历山在洪洞》,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2009年,第214页。
    [18] “民俗精英”指占据着民间知识话语权、并且实际引领着民间知识的整合与变异走向的人。
    [19] 大致是讲姐妹二人婚后也像凡人一样争起大小来了,经过三次难题比试最终分出高低。在不同讲述者口中,三道难题的顺序常有颠倒,胜负也有不同。据录音文件v071,罗兴振2007年4月18日讲述:“第一关比赛纳鞋底,谁先纳完谁赢。女英聪明些,把绳子剪成几截,就短了,一扯就拉到头,拉的很快;娥皇笨些,认为穿针引线耽误时间,一根长绳就纫一次,结果拉不到头,耽误时间。女英很快纳成了,娥皇没纳成。第二次比赛煮豆子,每人七根谷草,七个黄豆,谁先煮熟谁为正。娥皇以为火大开得快,七根谷草一下全点着,结果草都点完了,水都没开;女英聪明,七根草一根一根地加,水开了,豆子熟了,还是女英赢。第三次,姐妹俩一个骑马,一个坐车,谁先到达(历山)谁赢。娥皇想得很简单,肯定骑马快,她说‘我骑马’;女英想,既然姐姐骑马,那我就坐车吧。不想,娥皇骑马到半途中,马下了马驹了,不能走了,耽误时间;(下完马驹)马渴了,走到一个地方,用蹄子一刨刨出水来。女英坐车,中途车辐坏了,一修车也耽误时间。俩人同时到,不分胜负。”由此,生马驹处叫“马驹村”,刨水的地方叫“马刨泉”,车辐坏了的地方叫“车辐村”。
    [20] 罗兴振主编:《舜耕历山在洪洞》,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2009年,第183页。
    [21] 该篇见《洪洞县志》: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年,第1193-1197页。《洪洞县志》为2005年第一版,而罗兴振写本《羊獬历山联姻传记》印行于1997年,至今仍在当地广泛流行。《娥皇、女英争大小》一篇中,自“一天她们姐妹两个每人七根谷草”至“舜无奈又想了个办法”,自“每人给她们一只鞋底”至“很快就纳成了”,自“这一天她们要去羊獬住娘家”至“这次比试不分先后”,自“娥皇不忍丈夫再度为难”至“一个面色不悦”,这四个段落构成文章主体,文字与《羊獬历山联姻传记》几无改动,仅调整了段落顺序,罗文中的比赛顺序是“煮豆”、“骑马坐车”、“纳底”,而《县志》本则先“煮豆”、“纳底”,后“骑马坐车”。罗兴振作为最“会讲”的传说演述者,《县志》编写组到该传说圈内采写民间传说,拜访到他并获赠其传说写本,是极有可能的情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