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抹除文学界线的鲍勃·迪伦(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远人 newdu 参加讨论

    然而今天,瑞典文学院用全球最大的文学奖项将鲍勃·迪伦的创作定位在纯文学领域,这既让很多以纯诗创作为职业的诗人们嫉恨到难以接受,又让更多人不得不将目光投入在鲍勃·迪伦的歌词当中(因国内没有出版过他的歌词集,我们能够看到的还不是很多)。在他具有代表性的《像一块滚石》这首歌词中,的确能读出他对时代的狂躁。重复四遍的句子“这感觉如何/这感觉如何/独自一人感觉如何/没有家的方向感觉如何/像一个无名氏/像一块滚石”。这样的句子让我们联想起金斯堡的诗歌,同样的对时代感到愤怒、同样的对时代感到欲望和挣扎。这样的句子是不是纯文学,或者说,这些歌词是不是诗歌?这大概也是鲍勃·迪伦获得提名以来所受到的最大争论和质疑,很多人认为提名鲍勃·迪伦是一个玩笑。
    但争论没有意义,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在鲍勃·迪伦的创作和声音中,是否表达了一个时代所蕴含的核心。对鲍勃·迪伦来说,他在创作那些歌时,或许根本就没想过那些词句是不是文学,但他一定知道的,那些是他要对时代发出的声音。文学当然就是声音,至少是声音的集中表达。无数人在这次奖项揭晓后感到惊异,最大的原因恐怕还是认为迪伦的创作很难说是文学。但究竟什么是文学?从来就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它只有一个模糊的界限。不论界限多么模糊,我们还是愿意说,文学本身就是一种表达,鲍勃·迪伦留下了他对时代的表达,这已经不是一个普通歌手所能做到的事。
    当文学企图表达时代,一个歌手也无可非议地拥有这一权利,只要他有足够的才华进行完整的表达。鲍勃·迪伦有一句被广为引用的话,“我更多的把自己看成一个胡言乱语的人。”这句话的反讽意味在表明,他认为他的时代就是个“胡言乱语”的时代。至少,对诗歌而言,进入现代以后,就不断地被学院化而逐步失去其源头所要求的“传诵性”。从中我们的确可以看到,一位歌手用他的创作,在奋力返回从诗到“歌”的源头。在返回之时,鲍勃·迪伦用他的声音,打破了我们以为存在的文学界线。当然也可以说,是瑞典文学院借助鲍勃·迪伦,打破或抹除了这条人为的界线。
    我也想在这里说出我的观点,就我目前能看到的为数不多的迪伦作品而言,我并不觉得他的作品能够和前面提到的那些诗人们的作品相提并论,他的作品有个人对时代的表达,但那种表达是否还太过浮于表面?也许,他的获奖,能让我们进一步深思,文学的界线,或者说现代以来形成的文学体系,是否到了让我们退一步思索的时候,除了对创作者的要求之外,文学对自身要求的究竟又是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