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王彬《从文本到叙事》:在叙事的园地里采撷花朵(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肖熠 参加讨论

    一、任何一部小说都有叙述者。叙述者可以显身,也可以隐身。鲁迅短篇小说《孔乙己》的叙述者是一个小伙计,小伙计以第一人称显身出现,而海明威《杀人者》中的叙述者则采取隐身姿态。王彬在本书第一章《解构的叙述者》中指出,叙述者是作家创作的第一个人物,其他人物都是通过叙述者衍生出来,因此叙述者可以说是小说的中心。没有这个中心便没有小说,一切有创新精神的作家总是试图通过对叙述者的解构,从而对小说的艺术形式进行探索。王彬指出,叙述者解构可以有多种形式,甚至可以解构为作者。比如《红楼梦》的叙述者是一块顽石,但是在传抄中解构出众多辅助的叙述者,直至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出目录,分出章回,将《石头记》改为《金陵十二钗》。这样,辅助的叙述者之一被解构为作家曹雪芹。
    在此基础上,王彬提出第二叙述者的概念。《城堡》是卡夫卡的长篇小说,讲述一个土地测量员的故事,开卷写道:“K到村子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村子深深地陷在雪地里。城堡所在的那个山冈笼罩在雾霭和夜色里看不见了,连一星儿显示出有一座城堡屹立在那儿的亮光也看不见。K站在一座从大路通向村子的木桥上,对着他头上的那一片空洞虚无的幻景,凝视了好一会儿。”(【奥地利】卡夫卡:《城堡》第1页,汤永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1月出版)
    《城堡》的叙述者附着于土地测量员身上,一切聚焦均从他出发,属于内聚焦。土地测量员第一次来到这里,而夜色深沉连一星儿亮光也没有,没有人告诉他城堡在何处,他怎么会知道城堡的位置?很显然,“城堡所在的那个山冈笼罩在雾霭和夜色里看不见了,连一星儿显示出有一座城堡屹立在那儿的亮光也看不见”,这样的叙述出自另外的叙述者,这个叙述者可以看见测量员看不见的事物,没有这个叙述者,关于城堡的故事就难以进行。这意味着土地测量员的背后存在另外一个叙述者,也就是第二叙述者。这是一个全知叙述者,通过他的叙述使得《城堡》的故事得以继续进行。
    叙述者与第二叙述者是一种平行关系,前者是具象的,后者则以抽象的形式存在,由于第二叙述者的存在,将会使小说内部产生不同声音,从而出现不可靠叙述,进而产生复调。当然,如同叙述者背后可以出现第二叙述者,同样,第二叙述者背后也可以涌现新的叙述者,从而促使小说文本生发出无限可能。
    二、王彬认为,小说包括两种类型话语:一是出于叙述者的叙述语;二是出于小说人物的转述语。
    关于转述语,王彬在本书第八章《小说中的自由直接话语与亚自由直接话语》中认为有这样几种形式:(一)直接话语——他沉吟了一会,他说:“我明天一定来。”(二)间接话语——他沉吟了一会,他说,他明天一定来。(三)自由间接话语——他沉吟了一会,他明天一定来。(四)自由直接话语——他沉吟了一会,我明天一定来。
    在自由直接话语中的转述语之前,无动词,也无冒号、引号等叙述标记,但在转述语中出现了第一人称。相对于自由间接话语,在本来应该是叙述语的地方出现了转述语,这样的表述便是典型的内心独白。这种内心独白如果是随机式的联想,便演化为意识流。自由直接话语为内心独白与意识流提供了表述形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