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当前文学研究的文风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艺术报》 唐翰存 参加讨论

    ◎ 按照学术八股的规范标准,王国维《人间词话》、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和周作人《人的文学》都不算论文、学术专著,因为没有“参考文献”、“注释”及其文字的“随笔化”等,在今天发表起来也很困难。
    ◎ 一些原来的文学刊物纷纷改版,向市场和娱乐化靠拢;一些学者摇身一变,做起了媒体时代的大众宠儿。他们在电视讲坛上嬉皮笑脸、手舞足蹈,以肤浅但却动听的声音向公众兜售学问的麦当劳;一些学者在话语权一度沉寂之后,坐不住了,开始抛弃原来严谨踏实的学术研究之路,开始根据大众心理和趣味重新捏拿自己的知识产品,像兰州的牛肉拉面可以随意捏拉成不同形状一样。
    总的看来,文学研究到了今天,已出现了严重的文风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八股文风、圈子文风、媚俗文风等。
    新的学术八股业已形成
    八股文风以学院派文学研究居多。在学术评价体系和发表体系的支配下,这类文学研究追求“学术规范化”,写文章须有严格的格式,如“内容提要”、“关键词”、“参考文献”、“注释”等,否则再有思想和观点的创见,也算不得“论文”,有意低视文学评论与批评,排斥文学刊物,因此产生死扣形式的文风。其次,非常在意论文和专著发表的“级别”,不问内容如何,只看刊物是否为“权威期刊”、“核心期刊”,是否为“学术刊物”,是否为“国家级出版社”,在评奖、评职称时加以硬化打分,是为“追求级别门面的文风”。第三,实施科研定量考核,将科研任务分值化,规定教授、副教授每年要完成多少分,讲师和助教完成多少分,研究生要完成多少篇什么级别的论文,因此助长“完成任务的文风”。第四,一般情况下,这些论文要在“学术刊物”发表,不但没有劳动稿酬,还要交纳行情看涨的版面费,因此产生实用主义的“交版面费的文风”。
    如此种种,总括起来就是八股文风。它的特征是:形式至上,研究目的功利,文学感觉和审美活力丧失,话语僵化。这种业已形成的“学术八股”,实际上窒息了很多有思想、有创见、有活力的文学研究。按照学术八股的规范标准,王国维《人间词话》、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和周作人《人的文学》都不算论文、学术专著,因为没有“参考文献”、“注释”及其文字的“随笔化”等,在今天发表起来也很困难。在评价体系和发表体系的作用下,一种专门投其所好的工具理性应运而生,相当一部分文学研究者已不太在乎自己的研究有无历史和现实意义、有无文学价值,而是看这种研究在评职称、评奖、申报课题与项目时有没有用,能否取得最大的科研分值项;他们实际上与文学隔膜,只是从文学附生的一些概念、理念、模式出发,去讲文学外部的“大道理”,却不会以鲜活的生命感觉和审美热情去体会一部作品(尤其是当下最新出现的作品)的内在精微妙可之处,无法说出紧贴文学血肉的“小道理”,无法分析文学家心理机制的要害,无法提供创作的方法论,因而永远是外在于作品的,是苍白、空洞的;他们的文学研究话语十分“专业”,有一大堆概念、术语、套路,甚至是故意让人看不懂的表述方式,唯独缺少行文的活力与生气,缺少文采,语言无味,像个僵尸。
    美国学者拉塞尔·雅各比在《最后的知识分子》一书中针对美国学院派类似的现象,分析说:“学院派知识分子不珍视深入浅出或文笔优美的写作,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对此不屑一顾,而是这几乎算不了什么。大多数学术文献包含论点或成果综述;出版发表要比怎么写重要得多。”而目前的中国学术界,论文写作所附加的工具理性及形式主义,远比雅各比描绘的要严重得多,很多人将写作精力浪费在文章本质之外的东西上,最终肯定是“冲淡而不是加强了智力劳作的意义”。制造没有意义的知识,其前提,乃是知识分子学术理想和话语自信力的缺失,他们的学术活动,已经感染不了人,更谈不上影响公众,只能在一条越来越狭窄的路上顾影自怜。那些发表的论文,除了自己和职称评审团成员,究竟有几个人看呢?“他们走不出学校,不是他们缺乏才能、勇气或政治态度;相反,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公共话语;结果,他们的写作就缺少对公众的影响。不管他们有多少人,对于更庞大的公众来说,他们还是看不见的。消逝的知识分子就消逝在大学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