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无古不成今(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2014年05月26日 孙伟科 参加讨论

    在《红楼梦》与文学经验的关系上,人们的焦虑也许在于:要求或希望《红楼梦》的研究者更进一步为文学经典的再创造提供一条可以验证的规律。当代文学的焦虑,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精品与经典的焦虑,怎样才能再造辉煌、再塑经典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红楼梦》能够为我们提供这个成功经验吗?
    比对当下作品,拿《红楼梦》这样一种经典对照,往往令人沮丧,甚至这种比照对文学信心的培育也是不利的。一方面,《红楼梦》为人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一方面,《红楼梦》又让人觉得高不可攀。第一方面,人们可以把《红楼梦》变成教科书,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使《红楼梦》成为一种文学修养。第二方面,则会带来消极后果,即以《红楼梦》为标准,和《红楼梦》比高下,还会有作品敢主动出笼吗?似乎所有的作品出世都是为了和《红楼梦》试比高下的。难道不如《红楼梦》就不能存在吗?此后文学的价值就是为了全面超越《红楼梦》吗?为什么《红楼梦》变成了压迫当代文学的力量?
    势所必然,这唤起另一种反应——迁怒于《红楼梦》和红学。于是,否定的观点也纷纷出炉。
    一种观点是:沉湎于《红楼梦》的民族不会有生命力。论者追溯历史,认为曾几何时,许多领域的研究枯萎凋落之后,对看似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红楼梦》的研究却还继续红火。其时社会学、政治学、法理学、伦理学的研究等“经世之学”多“关停并转”,长期阙如,而红学却反而一枝独秀,俨然成为古代经典研究中的“显学”,与现代经典研究中的“鲁学”交相辉映。退一步说,《红楼梦》是一部安雌守弱的作品,我们继承的文弱使我们更喜欢文弱的作品,还是我们的喜欢使我们更趋文弱——这极其不利于刚健雄魄精神的培养。弱弱的宝玉、哀哀的黛玉,还有那样冰清玉洁的妙玉,其命运固然让人怜惜,除此而外还有什么——总让人怜惜不是办法啊!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围绕一本书、一个人形成一个“学科”,养活那么多文学教授令人不可思议。而文学界的有些人,往往对“红学热”、“红学界”保持一定的距离,敬而远之。当因特殊事件舆论界与红学发生论战时,他们认为新时期以来红学研究近30年的成果对文学创作毫无价值、毫无帮助。所以作为红学家该反思:是不是做了可怜的空头文学家。所谓“空头文学家”,倘不伤害文学,一个最浅表的解释是,没有文学作品的文学家以及通过文学评论做成的“思想家”。
    再举一种观点,即认为《红楼梦》是停留在那种有士大夫情调的旧文学,“红学家”他们不会用新的观点来研究,所以红学所谓成果当然要被贬低。即使要研究《红楼梦》,也应该用西方文化来观照进行。自己看自己的后脑勺,哪里看得到真面目。而且,现代人怎么能老去考证谁谁的身世这些无聊的事情,那叫做吃饱了没事做,当然就没有意义了。以《红楼梦》为标准是无可置疑的“向后看”,沉湎于《红楼梦》之中也不过是多爱多恨、自怨自艾等等。
    有些人干脆说:红学家真的像是没有价值判断的“知道分子”,只是摆弄些文献、卖弄点与文学创作毫无关系的知识罢了。
    凡此种种指责,也不必一一反驳。假如知道红学已经超出了文学的范围,具有跨学科性,还要求红学的所有成果都必须是一种创作论,不是很奇怪吗?假如认定红学队伍庞大,许多研究者还在成长中,出几个“知道分子”、空头文学家也不能代替整个红学界啊!其实,红学的积极成果和正面经验远远要比说几句风凉话艰难得多!争论本身,即说明“无古不成今”。争论得越激烈,越说明逃避《红楼梦》与红学,实行鸵鸟政策只可能是权宜之计,不可能蒙骗过关。因为《红楼梦》与红学确实包容甚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成为以文学为中心的百科知识的荟萃之地。
    至于说到《红楼梦》是否具有现代性?似乎不用我们来专门论述,因为已经有许多相关论述和论证:《红楼梦》不仅不缺少现代小说的品格,而且它的超前价值还远远没有挖掘净尽。我们信手拈来一份现成的论述:“一是艺术形式上的,现代小说所孜孜追求的时间倒置、悬置、嵌合等打破直线时间顺序的艺术手法,在《红楼梦》中已有比较成功的阐释。二是在内在意蕴上,有现实时间与神话、宗教时间的切割和重组,现实时间的倒置、悬搁与嵌合,以及‘关键日期’的浓笔铺写,都使《红楼梦》具有一种回归神话、宗教之源的预言性和寓言性。”(见梅新林、崔小敬《现实时空与魔幻时空》一文)
    显然,《红楼梦》不仅形式上有超前性,而且内容上也有多重阐释的精神空间,这就是“千门万户”的《红楼梦》何以随着时代发展而展现不同风姿的原因。其在文化本源多样性上的种种表现,多次唤起台湾作家白先勇的共鸣,还是来看一看白先勇对《红楼梦》的虔敬态度吧:“我觉得《红楼梦》的确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对我来说它还有特别的意义,无论是它的风格、文字,还是它的人生思想,我想这是一部‘天书’,每次看都有新的意义。”
    是的,“新的意义”正是在传统与经典富饶的文学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无古不成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