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修辞与解构的游戏——耶鲁学派文本理论研究(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 谭善明 参加讨论

    不过,米勒指出解构主义并不等于虚无主义,他说:“‘解构主义’既非虚无主义,亦非形而上学,而只不过就是作为阐释的阐释而已,即通过细读文本来清理虚无主义中形而上学的内涵,以及形而上学中虚无主义的内涵……‘解构主义’程序,把幽灵和寄主的关系颠倒,玩弄语言游戏的游戏,这样就可能超越虚无主义通过形而上学以及形而上学通过虚无主义而产生的反复增殖。”[7](P109)解构主义的任务就在于把文本中的寄生性关系揭示出来,即文本中的形而上学及其颠覆性对应物的盘根错节,纠缠不清,这就是认定文本是异质共生的并且是自我拆解性的:任何解读包括解构主义的解读都有可能划定文本的形而上学领域,虚无主义则从旁嘲弄任何固定下来的价值,这正是文本的多元性和异质性所致,每一种意义都有可能成为中心,于是每一个中心都会被其它中心所取代,确定性与虚无性总是相生相伴的。这也表明解构主义并不只是意指单纯的“解构”,而是包括“解构-建构”的双向修辞过程,解构的这一特点首先是文本自身的修辞性所致,然后在修辞性的阅读活动中得以彰显。
    抛开形而上学问题,文本自我解构的游戏乃是修辞的游戏,米勒形象地称为文本的“迷宫”和“阿里阿德涅的线”。正是由于文本具有自我拆解性的修辞特点,异质性和矛盾性使得文本像迷宫一样,错综复杂,任何批评家或读者试图理出一条线索,都是在验证迷宫的复杂性,更重要的是在解开迷局的同时又设下一个迷局。理解文本的传统态度是:想方设法找出通达意义的清晰线索,这种线索可能是作者的意图,也可能是文本(作品)的主题、意象,乃至社会状况和历史背景,利用确定下来的线索将文本(作品)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且不说文本的修辞状况是如何复杂,以至于经常是斩断纠结的线团而非理出头绪,就说用以解释的语言其准确性难道就勿需置疑吗,不也是具有异质性和矛盾性特点的修辞吗!这样,线索缠绕着线索,修辞覆盖在修辞之上,文本的迷宫非但没有被破解,反而更加扑朔迷离。米勒在《阿里阿德涅的线:重复与叙述线索》一文中是如此描述线和迷宫的关系的:“在探查迷宫的过程中,线被极其复杂地绕来绕去,最终战胜了迷宫,但同时也造就了另一张复杂的网——这里图案迭置于图案之上,如同那两个类似的故事本身一样。”[7](P138-139)当然,耶鲁学派关心的不是解释学的问题,而是文本自身的修辞问题,米勒在此所探讨的“线与迷宫”,首先强调的是文本中不断重复的叙事线索,每一次都试图寻找起源、发掘意义的真相,即用线去探索迷宫,但每一次都是在制造起源、生成意义。这正是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狄俄尼索斯对阿里阿德涅的诉说:我是你的迷宫,这是一种永恒轮回,线性序列不断地深入文本的迷宫,每一次都成为一个循环,一个可以永远返回的圆圈。于是,线不可能是外在于迷宫的,就像线性术语构成了文本自身而非可有可无的寄生物,因此米勒指出:“线和迷宫各自居为对方的本源又成为对方的摹本,或者说是产生对方的摹本,原本就在那儿的一个本源:我是你的迷宫……”[7](P142)线非但不能整理出文本的单一结构,即使它最终穿过了迷宫,但在其起点与终点之间形成了另一个迷宫,要想获知这一线索就必须从头重新开始,这样的过程无异于新的轮回,线索指出线索,迷宫指向迷宫,如此循环不已。文本何以如此?前述“语言的修辞原生性”已经指出,任何词语本质上都是一个纵综复杂的迷宫,它的产生是修辞转义的结果,因而不可能指涉本源,任何命名和描述都是以隐喻的方式“重新开始”,自身就是本源。
    如此,解构的游戏总是在生成中得以完成的,以修辞冲破形而上学的困扰,以修辞破解修辞,成就了文本的短暂性和永恒性——文本无数短暂的修辞形象加入到解构-建构游戏的永恒轮回中,这既是文本之“生成”,也是其“生成之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