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方苞古文理论的破与立——桐城“义法说”形成的文学史背景分析(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评论》2013年5期 石雷 参加讨论

    余论
    以上对方苞讲论古文义法、雅洁的分析,只是大体局限于方苞自身的语境而展开的。实际上,方苞此论余响不绝。如桐城派的古文家吕璜所纂吴仲伦《初月楼古文绪论》也说:“古文之体忌小说,忌语录,忌诗主话知,忌时文,忌尺牍,此五者不去,非古文也。”何以忌此五者?仍是由雅洁二字横亘在心耳。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亦曾关注到方苞的此节话语,他特别提到方苞的雅洁除了出于古文义法的要求之外,“谨严朴质刊落浮辞”也是其中要义所在。确实,在方苞的《书萧相国世家后》,他也曾明确说:“柳子厚称太史公书曰洁,非谓辞无芜累也;盖明于体要,而所载之辞不杂,其气体为最洁耳。”这个“气体”其实是对于雅洁的一种抽象感觉而已。
    方苞在清初提出“清真古雅”的古文主张,从文章的角度来说,固然是试图为古文正本清源,导引正途;而从时世的角度来说,通过古文弘扬程朱理学,以清雅平正的古文来为清朝统治者服务,恐怕是更深层的文化心理。康熙帝不遗余力推崇朱子之学,在文学上提倡醇雅。方苞的古文主张,颇得康熙帝赏识。康熙五十年(1711)方苞牵连戴名世《南山集》之狱论斩,李光地即以方苞能古文而乞免,并入直南书房,奉旨所作古文获康熙帝激赏。可见方苞的这一套古文主张确实得到了清初统治者的支持,桐城一地之古文而推衍成带有全国性意义的古文流派绝不偶然。一种文学思想,一个地域流派,一种文体好尚,要得以确立和发展,除了要合乎文体之轨范,也要合乎时世的要求。以方苞为代表的桐城派,应该是兼有了这两层因素,所以在此后的近二百年间长盛不衰,流风余韵,一直到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产生,才渐渐退去。其中的盛衰之故,真是足有深思者在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