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文心雕龙》是一部子书(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 邬国平 参加讨论

    注释:
    ①集部有“文史类”,据吕绍虞说,是《崇文总目》“新创的类目”(《中国目录学史稿》,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88页)。集部中有“诗文评类”,则始见于明朝焦竑《国史经籍志》,后来为《四库全书总目》等书所沿用并获得极大推广。
    ②《隋书·经籍志》子部儒家载“《顾子新语》十二卷”,注:“《典语》十卷、《典语别》二卷,并吴中夏督陆景撰,亡。”(《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998页)可见《典语》是子部儒家类图书。
    ③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420-421页。按,杨明照先生提到的《宝文堂书目》所收《文心雕龙》“子部”、“类书”两见,《脉望馆书目》“子部”、“集部”两见,此说见彭玉平《诗文评的体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00-201页。
    ④詹锳先生指出,《奇赏汇编》所收四十七篇,未收《隐秀》、《指瑕》、《总术》,且选入者多有删节;《增定汉魏六朝别解》仅收十二篇。邬按,叶绍泰辑《增定汉魏六朝别解》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书籍,《文心雕龙》归入子部。
    ⑤见彭玉平先生《诗文评的体性》,第199-200页,又见该书第200页注。彭先生说,詹锳先生《文心雕龙版本叙录》一文提到,归有光《诸子汇函》收有《文心雕龙》。然詹先生文中实未提此书,恐属误记。
    ⑥有的人虽称刘勰为刘子,却难以据此确定他们视《文心雕龙》为子书。如《文心雕龙·风骨》:“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杨慎评曰:“此论发自刘子,前无古人。”(黄霖《文心雕龙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页)这些不在本文叙述之列。
    ⑦谭献《复堂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18页。按,此书实际出版日期比这早,我在2000年10月19日就已经购得此书。对于这种版权页上将出版日期推迟的现象,《文汇报》2001年1月19日发表过邢晓芳写的报道《图书“寿命”缩短堪忧——业内人士谈北京图书订货会印象》,说:“新版图书在市场上的‘保鲜期’已从以往的1—3年缩短到3至6个月,版权页上出版日期在6个月以前的图书,往往会遭到图书批销商的拒绝,个别出版社的退货率已高达20%。一些出版社为打‘时间差’以争取更多的销售时间,纷纷将版权页上的出版日期推后,出现了读者2000年底就买到了今年版新书的现象。”记此以见当年风气之一斑。
    ⑧本文所引《文心雕龙》皆据范文澜注本,以下不再注明。
    ⑨诸子不同于普通的文体。由于刘勰将诸子著作当作一类文体来论述,所以在论述诸子的时候,在层次结构上与其他各篇文体论相同。
    ⑩有些诸子作品是他人整理而成,不是诸子自己撰写成书,刘勰将它们一律当作诸子撰写的作品,并不是他不了解这种情况。
    (11)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历陈“圣贤发愤之所为作”(《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300页),其中有著经的圣人,还有《孙子》、《吕氏春秋》、《韩非子》三部子书的作者,以及《离骚》作者屈原。他称《离骚》“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屈原贾生列传》,《史记》第2482页),突出强调《离骚》是屈原表现絜志之作,这表明他未尝不是把屈原《离骚》看作子书。近人俞樾撰《诸子平议补录》列《楚辞》于其中,也是将它当作子书。司马迁以儒家经典作者(圣人)和子书作者(贤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自己“发愤著书”,说明子书作者的事迹对他完成《史记》起到很大的策励作用。这一点刘勰与司马迁相似,不同者是司马迁还极端感激于这些圣贤痛苦的遭际,刘勰则主要是对他们的生命短促感和立名意识的共鸣。
    【参考文献】
    [1]魏徵,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2]岳濬,杜诏,等.山东通志:第54册[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156.
    [3]詹锳.文心雕龙义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7,28,30.
    [4]黄霖.文心雕龙汇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5]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M].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2.
    [6]彭玉平.诗文评的体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96-208.
    [7]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725.
    [8]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黄侃.文心雕龙札记[M].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218.
    [10]王叔岷.列仙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7:24.
    [1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2346-2347.
    [13]周振甫.文心雕龙辞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6:804.
    [14]郁沅,张明高.魏晋南北朝文论选[G].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9.
    [15]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二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625.
    [16]吴汝纶.桐城吴先生全书·文集卷三·天演论序[M].光绪间桐城吴氏刻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