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诗与画艺术的同质与异质关系研究——《拉奥孔》的审美启示意义初探(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孙宇 参加讨论

    (二)简论审丑
    1.诗人怎样利用丑
    古往今来,人们习惯于去审美,认为美的东西才有欣赏价值,而往往忽略了审丑。在《拉奥孔》这部著作中,莱辛论述了诗人该怎样利用审丑来达到诗歌的既定目标,诚然,丑不会成为诗歌题材,但是却可以出现在诗歌之中,“正因为丑在诗人的描绘里,常由形体丑陋所引起的那种反感被冲淡了,就效果说,丑仿佛已失其为丑了,丑才可以成为诗人所利用的题材。诗人不应为丑本身而去利用丑,但他却可以利用丑作为一种组成要素,去产生和加强某种混合的情感”,[9]的确如此,诗歌的整体美感不仅仅是由美的要素构成,它也需要丑的元素来作为辅助和陪衬。就像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其《克伦威尔序言》中所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其实,诗人应该运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美与丑,世间的万物充满着两面性,因此,诗人需要用长远的眼光来从两方面去对待诗歌的题材,将形体丑写入诗中,作为加强混合情感的有效媒介。
    2.画家怎样对待丑
    莱辛在书中这样说:“对于画家,丑有什么用途呢?就它作为摹仿的技能来说,绘画有能力去表现丑,就它作为美的艺术来说,绘画却拒绝表现丑”。[10]绘画诉诸的是视觉艺术,即我们需要用眼睛来观看画面,画面感是很关键的审美要素,画面感不仅要求和谐,更要求美观。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描写的是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给观众的感觉是富有美感的,也是充斥着和谐感的,因为我们从中看不出丑的要素。假如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审丑的,整个画面的感觉将会变得不同,也就会失去原来的效果。诗与画在审丑方面是有差异的,“在诗里形体的丑由于把在空间中并列的部分转化为在时间中承续的部分,就几乎完全失去它的不愉快的效果,因此仿佛也就失其为丑了,所以它可以和其他形状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去产生一种新的特殊的效果”[11]在绘画中,效果完全相反,因此,画家一般拒绝丑的要素,将美的要素汇成画面,展现给观众,完成绘画艺术的终极目标——视觉享受。
    3.丑作为审美范畴
    尽管诗人和画家对待丑的态度不同,但无论是诗人笔下的审丑,还是画家笔下的审丑,都说明丑可以作为审美范畴。既然丑是作为审美范畴而存在,就说明审丑和审美一样具有美学价值。以一部《丑的美学》而被奉为现代丑学开创人的罗森克兰兹说,“吸收丑是为了美而不是为了丑”。他认为,丑只能代表人性的负面,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存在的生活状态和样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扭曲与异化。诗人和画家都应该担负起义务与责任,以审美态度去审视、选择、提炼“丑”。只有当丑与恶成为被人掌握的积极力量,即通过对丑恶事物的厌恶,唤起对美与善的渴望与追求的时候,丑才能有审美价值。诸如卡夫卡等西方文学作品中在审丑的背后所蕴涵的对人性的深刻批判、对小人物的关怀、对人类个体精神的反思是对文学审丑范畴关注的表现。然而审丑的泛滥,过分渲染人性的阴暗丑恶,颠覆了以往文学作品中对人性充满真、善、美,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书写。总之,文学的创作和批评都要做到审丑与审美的完好结合,并以审美为最终目的,只有这样,审丑才会走出欲望痛苦的泥淖,化丑为美,焕发出新的生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