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一曲父亲的赞歌一座名师的丰碑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未知 司尚营 参加讨论

    一曲父亲的赞歌一座名师的丰碑
    ——读房义军《我的父亲我的诗》有感 
    山东有才子,七步诗成章。鲁西有名山,泰山余西麓。此一人、一山就是东阿王曹植与东阿鱼山。自三国以来,东阿因鱼山而闻名,鱼山又因曹植而名噪天下。也许沾了些许八斗才子的才气,鱼山历来才俊辈出,房义军先生与其父房燕卫校长便是其中翘楚。
    房义军先生是东阿赫赫有名的才子诗人,前些年其诗集《秋千架》、《远行草》风靡一时。近几年,义军先生却鲜有诗作发表。我作为东阿县作协副主席,同时也作为《大美东阿》执行主编,非常期望得到义军先生的作品,可是却时时不能如愿,深感遗憾。直到近日,义军先生的大作《我的父亲的诗》付梓出版,我才恍然大悟!
    对《我的父亲我的诗》一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聊城市作协签约作家范玮,资深时评人、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市新媒体委员会会长张洪泉,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张宗达等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作出了精彩点评,而且点评都非常到位。范玮说:“该书修辞立其诚,情真意切,难能可贵之处是不矫情,不让情感泛滥,不让感情绑架读者。再就是语言俏皮活泼,幽默生动!”;张洪泉说:亲情,友情,其乐融融。字里行间,浸透着一个爱字,凝结着一种精神。家事,回味无穷;家人,让我依恋。平淡之中见神奇,此书,值得一读!”二人都是我熟知的并常与之请教的大家。他们的点评足见《我的父亲我的诗》一书是十分值得读的一本书,名家的点评高屋建瓴。作为一名读者、一名文学爱好者,在此,我谨以慎微之言,粗陋之见,诚表我对义军先生大作的仰慕与学习,同时也对东阿县教育界的乡村教育的先驱房燕卫校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地缅怀!
    最早对房燕卫校长的了解是通过曹传喜老师知道的。曹老师家是曹庙的,和我邻村。一次,我看到他在写一篇《东阿一条龙》的文章,我以为一条龙是东阿的什么大官。一问才知道,房燕卫校长就是“东阿三条龙”中的龙首。我想,能被老百姓称为龙的人,必然是人才中的人才了。从那以后,我对房燕卫校长留下了深刻印象。
    所以,一提到这本书,我就对房燕卫校长的长孙海岫说:“对于您的祖父房燕卫校长,我想用九个字来概括‘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房校长一生致力于东阿的乡村教育,为东阿培养了大量的名师、一辈又一辈人才。毫不夸张的说,房燕卫校长就是‘东阿的陶行知’”。聊城自古就是科举鼎盛之地,名师辈出。古有冠县武训,现代有东阿的房燕卫,他们都是兴学、办学的典范。
    房义军在书中把父亲房燕卫称为东阿的“阿凡提”,一开始我有些费解。等到读完《我的父亲我的诗》一书后,方解其意。“阿凡提”一词足以体现房燕卫校长的睿智、幽默的本色。书中54页《说说房家那些老事》这篇文章就有这么一段对话。有人说:“你们这个姓的人少啊。”房燕卫先生答:“不少啊,我每次喝酒都有姓房的。”有的一笑,有的愕然,足见其幽默。最让人感到幽默和睿智的是“老先生藏酒”这一节:“文革期间,父亲被关禁闭后,有的老师偷着给他送酒。他说,这样太危险,弄个新夜壶,放上酒给我拿来。后来,造反派看到父亲像喝过酒的样子,但总找不到。”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燕卫先生用自己的睿智幽默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同时也保全了自己和周围的人。睿智幽默中足见其豁达开朗的胸襟。
    房燕卫校长做人“有温度”。书中提到有一个叫周长山的学生,家里十分贫穷,1962年经其叔叔到徐屯三中干临时工,虽然已经十八周岁,但十分瘦弱,连桶水都提不起来,像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他叔叔的要求是:“给他口吃的,别饿死就行”。看他这么瘦小,也看不了什么重活,房校长只好让他喂驴。用驴磨面给老师吃,这一呆就是八年,同房校长建立了深厚感情,情同父子。后来被房校长推荐到县化肥厂工作,由一名临时工成为国家干部。以后,每年都到房校长家来拜访。直到房燕卫校长去世后,还千方百计来看望房校长的家人,从他身上既感到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美德,同时也感受到了房燕卫校长做人的温度。另外,还有天津中国民航学院研究航空发动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韩庆余教授拜见义军先生的母亲,见面后,韩教授满眼泪花说:“师母,我是房老师的学生,从小就在鱼山跟着房老师上学,后来又在一中跟着房老师上学。房老师对我恩重如山,我没法表达我的感情,也没能给老师行礼,我给师母磕头吧!”
    此情此情感人至深,义军先生朴实生动的文字,毫无做作的让人感受到为人师、为人友的这种温情,让人感同身受。
    书中写了一则关于房校长的笑话:有个冬天的早晨,有人来买酒,因为天气冷,父亲还未起床,说:“你等会再来吧,我还未来得及兑水。”可是大家都知道,父亲并没有向酒里兑水,只是拿这话和他们开玩笑罢了。由此可以看出,房校长不愧是东阿的“阿凡提”,但更好地体现了,房校长是一个讲诚信有道德的人。
    义军先生有这样一段描写:忽然一声鸡鸣从远处传来,顺窗外瞧一片漆黑,只有房老师的煤油灯在时明时暗。是昨晚没睡,还是今早又起床了?深情的语言,凝聚着对父亲的爱。1952年秋,刘子赢受王宪武的委托,请房燕卫去东阿中学任教。由于种种原因房燕卫校长不肯去,最后,为大义所驱,房燕卫校长终于去了东阿中学。在学校治学上精益求精,他的学生,地理成绩普遍为优,年终考试没有不及格的。
    文中还提到,在1961年9月,房燕卫校长调到徐屯中学任副校长,主持工作。当时,学校与周边村的关系十分紧张。校园里经常丢失东西。学生们为报复,就践踏附近的庄稼。房校长去后,“以弱示人”“以情示人”。先是严肃教育学生:“老百姓的庄稼就是自己的庄稼,祸害不得,自己的父母不也是种地的吗?”
    他还很善于沟通交流,给群众赔礼,动员群众的孩子上学,让群众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他从不沾公家便宜。招待客人,他总是带头把钱和票交给司务长,客人吃的饭,写个条记着……房校长经常挂在嘴边的的话就是“校长,校长,就是比老师在学校呆的时间长。”
    细腻的笔法,深厚的情感。字里行间蕴藏着对父亲的爱和敬重,房校长堪称师德的典范,为当时的师生更为当代的教师做出了榜样。
    房燕卫校长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义军先生在书中有一篇文章《我不当汉奸》,说的是日本鬼子向鱼山村要一个学生到东阿县城去念书,主要学习日文,毕业后当个翻译之类的,也就是“高级汉奸”。日本鬼子要求,谁家地多谁家多应征一人。当时地主家也不傻,也不愿当汉奸,于是就把不识字的爷爷找去,答应给十块大洋和一个洋瓷盆子。爷爷没文化,不知深浅,答应了。父亲知道原委后,非常生气,当着地主的面说:“谁愿意去,谁去,我不当汉奸。”字里行间充满了房义军先生对父亲的敬仰和深深地缅怀之情。
    义军先生在书的最后写了自己写本书的体会。他说:“我的心中供养者一座佛,这座佛便是父亲。”幼年丧父虽然给了义军先生很大的打击,但父亲给他带来的更多的是荣耀和力量。他把父亲比作一幅恢宏的画卷,而父亲的病逝是随意泼洒的一片浓墨。把父亲的存在和离去都赋予了作者诗意的思维。
    《我的父亲我的诗》这本书既是房义军先生的“家史”也是一篇父亲的赞歌,更是一座名师的丰碑。
    最后,谨献一首小诗以表对房燕卫校长的敬仰缅怀之情:
    十九为双有离山,十一启蒙入私塾。
    十四又进洋学堂,十六更名为燕卫。
    十八考进省师范,十九离家走关东。
    廿二再回鱼山村,廿三重操教书业。
    廿四廿六当校长,廿七美称一条龙。
    廿八有喜添长子,三十三岁得千金。
    隔年秋日生次子,三十七岁省模范。
    不惑之年是非多,以苦为乐又添丁。
    三中辉煌义军生,笑对苦难巧抗争。
    春来又逢三月寒,年过半百办高中。
    花香四溢有长孙,桃李满蹊遍天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作者简介:司尚营,东阿县鱼山镇人,大学中文专业。《大美东阿》执行主编、《聊城教育》编辑、聊城市作协会员。出版诗集《梦里涂鸦黄河滩》文集入选《当代作家诗人风采录》。现供职于聊城市教育局办公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